接下来被采访的人是卫芷。
相对于丰富百变的蓝青,卫芷的求学史和职业生涯就显得简单安稳多了:
一中校友,在校时就在校报做编辑兼记者,是编辑部的重要成员。本人喜欢文字,而且偏科,偏科的情况随着年级的提升而愈加严重,以至于直到现在,虽然已经毕业多年,进了社会,回学校任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可在校园里偶尔遇到当年教授她理科方面的几位老师还是条件反射地想稍息立正,神经发紧的挺胸收腹。
好在,后来文理分班算是把她给部分拯救了,而到了最后填报志愿的时候更是半点犹豫都没有,就直接填报了文学系。
毕业后,因着家里父母的身体都不太好,她又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一个,再加上自己也喜欢小城里平静和缓的生活节奏和方式,便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大城市发展,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小城锦岭,很顺利的进了现在工作的杂志社任职,一直到现在,做得如鱼得水。
知道安然这么早就在琢磨将来选择专业和工作的问题,卫芷笑得一脸恍然的模样,摇着头深觉有趣的感叹着,果然果然。
安然不解,她倒是觉得果然近墨者黑,您这是打算成为蓝关子第二吗?神神秘秘的,说话说一半呢。
卫芷继续笑,马王奶奶要是知道你这么早就开始准备核计起这个来,不知道怎么欣慰呢。你果然是她教育出来的,虽然她才当了你们班几个月的代理班主任。
安然翻白眼,嘴硬,这跟马老师有毛绳关系嘛。
怎么没关系?卫芷说着便板起了脸,压低了声音惟妙惟肖的模仿着马老师的神情、语气和动作,“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很多事情你们应该趁现在就开始思考。”
安然让她逗得笑喷,同时也回敬道,果然,你也是马老师教出来的,这两句话说得,深具马王奶奶之风采,忒像了。
笑闹过后,卫芷给她提供了一条新的信息:
一中其实很重视学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等方面的问题,毕竟这是关系到最终升学率的大事,要知道,决定最后学生是否能考上大学的原因有很多,成绩当然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原因,填报志愿,选择专业都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关键作用,仅仅只是一次选择性的错误,就很可能就让你与大学失之失臂,让你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还要重新来过,甚至永远的失去了迈进大学校门的机会。
一中的重视是从文理分班开始的。
当然,其实不论哪所学校在这方面也都是非常重视的。
不过,一中的做法与其他大部分学校相比,基本可以概括两部分。
一是常规性重视,比如,在分班之前,召开家长会,与学生和家长们坐下来分析研究,力求针对每个人的学习特点,未来的专业选择,报考方向等等问题,做到最恰当有利的选择。
二是非常规性的重视,也算是一中自身的一种特色,学校到时会举办一些交流活动,请来热心的往届校友们来进行现身说法,把自己当年的经验、教训和一些感想讲出来,回答学生和家长们的现场提问。
安然觉得听起来这种活动有些像是多年之后的那种社会上由一些政府部门,文化媒体以及一些教育企业举办的报考召生交流会,区别只在于一中完全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自我承办的。
两部分结合进行,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们最大限度的获得信息和经验支持,从文理分班一路到最后的填报志愿,这样重视都会一路相随。
这种带有一中独特色彩的常规和非常规性做法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事实上证明,成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使它历年来的升学率总是那样的亮眼,别说是在本城的独领风骚,就算是在省内也是可以排得上号的。
一中最初的建校人在最初的规划和建设当初,就非常有智慧和先见性地为这所学校打下了与众不同的精神和气质,而一任任的后继间后,又不断的将将它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在时间的流转中,这种精神和气质越发的醇香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