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 color=red><b></b></font> </br>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兴水利
“并州.”
崔琰见郑玄还在犹豫,便觉得郑玄应该不想去并州。朝廷曾经三番四次来请郑玄出仕,郑玄那时就死活不答应,更何况是高肃?虽然高肃并没有明言,但他未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崔琰是这么想的,但郑玄的决定却大出崔琰的意料,只听他道:“并州牧此举真是惠及天下,老夫决定前往并州。”
听了郑玄的话,崔琰和其他弟子都喜出望外。
“恩师.。当真!”
郑玄笑道:“为师者,岂能说假话?”
崔琰像是想起了什么,他对郑玄道:“不过恩师,据说这高肃在并州并不打算只推行儒学。”
郑玄是汉末大儒,虽是如此,但他却并不迂腐。
汉有今古文经两派相争,今古文经不仅经文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其解说和观点差异甚大。两派各按自己的观点注经立说和收徒讲学,渐成水火不相容之势,最后发展到相互指责、论辩,相攻如仇。
郑玄起初从第五元先学习《京氏易》和《公羊春秋》,是属于今文经学派的。后来他又跟张恭祖学习《周官》、《左氏春秋》、《古文尚书》,这是属于古文经学派的。
可见郑玄并不专守一师之说,尊一家之言,而是博学多师,兼收并蓄。
郑玄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遍注古文经,注中并不专用古文经学家的释义,他也采用了许多今文经学家的解释,即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择善而从。
在禁锢之祸的时候,被禁锢十四年之久的郑玄遍注群经,称——郑注。
郑注出现以后,原来各守门户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便逐渐的不再为人们所信了。郑玄在当时不仅集古文经学之大成,而且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
人们转而崇尚郑学,使之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
所以,对于崔琰的话,郑玄只是轻笑一声,不做回答。
在郑玄身边呆了一段时日的崔琰明白了郑玄的意思,他也放下心来。
随后,郑玄一行人也踏上了前往并州的道路,他们打算先去清河,崔琰是清河崔氏子弟,他们可以在那里先补充些给养,然后再前往并州。
除了郑玄之外,远在辽东躲避战乱的一代名士管宁、王烈、邴原、国渊四人也结伴起行,朝并州而来..
汉初平三年,春,三月。
太原城外的河岸,高肃和一干文武官员正看着一个倚在水边,随着水流不断转动的圆形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