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意为地道广大,有说明改革的重要性。字面的意思应为保持正直、端方、大气魄胸襟,即使不学习,不习实事,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平直、方正、辽阔是选择土地的标准,只要符合此标准,即使是陌生的未被开垦的生地,也没有什么不好。直”:一直向上,大地一直向前延伸,固执纯正;
“方”:立场坚定,服从地的法则——天圆地方;
“大”:度量宽广,大地广大而顺应天的德行。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是坤卦的六二爻。这一爻是说,只要具备“直”、“方”、“大”的德行,不需要学习,也不会不利。说明直率、方正、宽大,为做人的基本态度。六二为柔位,阴居柔位,阴柔相济,应是相合、相映之势。此处乃坤卦之眼,也是绝大多数人们不能领悟,或不能逾越的一个阶段。
前面讲过初六乃“冰霜”之境,入世之人一般皆能明晰自己的处境,也能努力诫惕自身,同时运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尽快地修正自身以保护自己,从而能够进入世界的现实,以脱离“冰霜”时代。
六二爻爻辞中“直、方、大”的择地标准,是卦辞所述“先迷后得主”的结果,是周族几百年生存经验的总结。所以,这是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标准,作者为什么要确定这个标准呢?因为它有两个好处:一是从技术上讲便于排灌;二是从管理上看有利于公平。
从《周礼》中我们知道,周朝的农业规划是非常详细、具体的。每七人之家分地一百五十亩,其中耕种地一百亩,休耕地五十亩。这块地与邻地间有宽二尺的水渠,称为遂,遂边修四尺宽的小路,称为径;每十块地之间有四尺宽的水渠,称为沟,沟的岸上有宽六尺的道路,称为畛;每一百块田之间,有六尺宽的水渠,称为洫,洫的岸上有宽八尺的道路,称为途;每一千块田之间,有十六尺宽的水渠,称为浍,浍的岸上有宽十六尺的道路,称为道;每一万块田地之间有宽三十二尺的水渠,称为川,川的岸上有宽三十二尺的道路,称为路……。周族的这种水利、道路规划是非常科学、适用的。而要实施其计划的前提条件是土地的“直、方、大”,否则此计划是不可能达标的。今人怀疑《周礼》为后人的伪作,主要原因正是此问题。其实就周族而言,在肥沃的平原周原地区实施此标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坤卦“先迷后得主”的卦辞也说明,此标准应该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周族的兴旺也正是得益于周族从山上豳迁移到周原这块“直、方、大”的土地上来。《周易》的成书时间在商末周初,作者对“直、方、大”的土地之益印象深刻,所以才有此爻辞。至于周族灭商后能否在诸侯国成功推广此经验,那是另一回事。或者说“直、方、大”之辞可以反证,周族制定过的择地标准是有利于“井田制”的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