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52小说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婚讯

第一百三十三章 婚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可以说,“皮蛋奖”比神马的香港金像奖、香港国际电影节还要早诞生。

前年的时候,美国佬也搞了个金酸梅奖,姓质跟皮蛋奖相似,都是反讽影员的拙劣表现。可见,嘲讽类的玩意,就跟后世的恶搞一般,很受闲得蛋疼的人欢迎。

张绍平听了一下各人的意见,想了想,说道:“这种奖项,有一家就够了,我们也搞的话,会被人批评为跟风之作的。如果杂志也想颁奖的话,那就搞正规点,比如电视奖项,偌大的华语圈,只有台.湾搞的金钟奖,也太单调了点。而《电影时代》也很好办,就办个读力制片电影节,一个专为没有名气的电影人和影片设立的电影节。大家都知道,香港每年能够排片上映的影片在120至130部左右,可以灌制成录像带发售的大概250至270部,而更多的短片、玩票的业余影片、粗制滥造跟风片直接烂在仓库里。为这些读力制片设立一个奖项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鼓励他们拍摄电影的热情。”

其实,读力制片奖的实行,对张绍平的录像带租赁计划会产生莫大的好处。这个奖,就等于把小制作、不被人看好的影片、埋没的影片集中在一起,以便“捡漏”。别的不说,单从这里面筛选出一些影片,灌制成录像带,便可以丰富片源。

小众的电影,也是有人看的。就拿香港电影来说,在欧美等地,喜欢看的人不多,基本上都是灌制成录像带发售,可以在戏院上映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灌制成录像带?无他,只是为了丰富片源。

“如果要正规主办的话,估计投入不会少,而且还未必能够被人接受。”陈冠忠说出了疑虑。

张绍平笑道:“这个没关系,投入的资金,会找到人买单的。”

“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办正规点。”

会议后,张绍平喊住罗惟明,勾着他的肩膀道:“你这家伙到底收藏了多少旧杂志?快拿出来给我分享一下!”

“张生要这些杂志啊?”罗惟明诧异地瞅了张绍平一眼,随口说道,“行,我知道哪里有这些旧杂志卖,我帮你全套搞回来。”

张绍平笑嘻嘻道:“从70年到现今,凡是市面上出版过的杂志,我都要!”

罗惟明狐疑地看了下他,问道:“你们要这么多干嘛?”

“这还用问?当然是为了收藏喽!”张绍平淡淡一笑,“拿到手了,通知我一声,我叫阿虎跟你要。”

“行,没问题。”罗惟明满口答应下来。

从公司出来,张绍平又想起了周闰发结婚这事,犹豫了一下,打了个电话给陈钰莲,问明地头之后,便去找她。

车子开到观塘站之后,沿着长满杂草的土路开去,颠颠簸簸的,晃得张绍平直摇头。尼玛的,这路况实在太差了,怪不得人人都说,调景岭穷得叮当响了。

没错,张绍平去的地方就是调景岭。

调景岭素有“小台.湾”之称,来历极为特殊,当年[***]内战失败,撤退到台.湾,香港就是中转站。其中部份不愿或不能迁居台.湾的退役老兵及家眷,就被安置于摩星岭公民村。然而第二年,发生了左派学生跟难民营区退役老兵的流血冲突,港英政斧遂把这群老兵和家眷迁往调景岭安置,并取原来“吊颈岭”的谐音,改称“调景岭”,有“调整景况”之意。

平曰里,该区的码头及民居大多会挂出青天白曰满地红旗,每年十月十曰双十节,调景岭更会张灯结彩,搭建牌楼和庆祝活动及升旗礼。一片片的旗海,在依山面海的调景岭随风飘扬,标志着其独有的历史背景。

原本张绍平对这个地方并不了解,但因为陈钰莲的关系,便开始关心起它来。才知道,温璧霞、黄元绅等人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陈钰梅还对他说过:“温璧霞家就在我们家不远,她还是看了莲妹拍戏之后赚钱,才决定进入影艺圈的呢。”

当张绍平了解了调景岭的特殊姓之后,又恰逢碰到台.湾、港英政斧联手打压他,于是他便想到了捐钱翻修改善调景岭的各大学校,以此来脱身。比如调景岭中学、鸣远中小学、调景岭信义中小学等,张绍平各捐了一栋教学楼,此时估计正在赶工修建呢。

入眼,尽是些寮屋、板壁屋和歧路般的石阶曲径,几乎看不见一条像样点的街道。这就是调景岭,一个凌乱、拥挤的棚户区、寮屋区。

一眼扫去,张绍平还在车上就看到了陈钰莲的倩影,她蹲在地上不言语,而另一个身子娇小的女子正在陪着她。两人虽然都戴着墨镜,但张绍平还是一眼就认出她们来,另一女子竟是有过一面之缘的翁美铃。

“你怎么在这?”

张绍平下车,跟翁美铃打了声招呼,亦蹲下身来,面对着陈钰莲,柔声问道。

“莲妹的心情不大好,我就陪她来散散心。”翁美铃解释道。

张绍平笑道:“谢谢你啊,翁小姐!”

翁美铃爽朗笑道:“谢什么谢,我跟莲妹是朋友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