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52小说 > 1845 > 38 中堂训导

38 中堂训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国家的经济本务,一方面是养民,养民即是民生,他方面是保民,保民即是国防,民生与国防是一体的。由实际的设施上来说,我们中国古代的田制就是兵制,这是极重要的一点,须讲求明白的。

”孔子连说足食足兵,孟子说经制而不说兵制,正是因为田制就是兵制。礼记的王制就说得很清楚了。兵农合一是我们中国古今一贯的理想。

“不过兵农合一又有王道与霸道之分,荀子说得很明白:养民者王,养士者霸。这是说以田养民,乃是王道;以田养兵,乃是霸道。儒家主张以田养民,法家主张以田养兵。以田养民则是为了保卫田园,全民皆兵,这是王道;以他田养兵,则兵虽可以力战而民不免于困穷,这是霸道。孟子屡次举出五亩桑,百亩田的制度,又屡次说仁者无敌,他的计划是仁政必自经界始,而经界即是兵制的基础,经界一定,则全民皆兵,即可以执梃以挞秦楚之兵。这里面非常踏实,非常具体,并不是徒托空言。由上面的讲解,我们可以从实际的制度与政策上出国防与民生的一贯性。

”我们再从历史的演变来,两者合则国强,两者分则国弱,历历不爽。现在分三个时期来讲:(一)两汉时期没有实现养民的理想,当时的兵制乃是普遍的民兵制。凡是人民都有年的兵役,宰相之子犹戍边。人民最大多数既是农民,故汉代的兵即是农,所以汉代的武功,非常之盛。

“(二)南北朝隋唐时期实行均田与农兵制,而实质已在变迁。中唐以后,国家的常备兵大是豪家子弟避赋避役的渊薮,因之养成了骄惰放纵的风气,中国的农兵制从此坏了。我们可以出初唐武功之盛,和晚唐割据之弊,是与田制兵制的分合有密切关系的。

”(三)宋代以后,佣兵制行,农兵制衰。古来以田养民,以民为兵的制度,虽经王安石,太祖,张居正诸人,力谋恢复,终竟以土地兼并太盛,不能持久。然而王安石之恢复灵州,戚继光之驱逐倭寇,仍然是农兵的力量。不适社会经济与国防经济既已分离,国运终竟不免于衰落,屡为外族所侵凌。

“练兵总统毛奇将军告诉我,普鲁士兵家克子说:现代的战争,是全民战争,我们必须恢复兵农合一的制度。兵农合一,始有广大的兵源。兵农合一,始有丰富的饷源。兵农合一,始可以使人民各为其邱墓田园而作战,战争始可以普遍而持久。我们今后要厉行兵农合一的制度,不独是起宋元以来千载之衰,亦且是持久的全民的现代战争必至之理。

”朝廷现在招抚流亡,关外屯垦,可谓把握了总体战,也就是兵农合一的精髓,两淮和江南的团练,也要力行兵农合一,曾国藩在江西就做得不错嘛。丢失了江西,不是涤生无能,也不是匪共狡猾,而是由于友军太过无用。”曾国藩听到这里,眼泪都下来了,真是“知我者肃中堂也。”

“神机军不南下,还有防备这样一支精兵被地方上的恶习同化。

“大家要知道,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朝廷的声誉,已经一落千丈了,朝廷办事,不但苟且因循,毫无进展,而且因为朝廷自身在人事上缺乏健全的制度,凡是刻苦耐劳勤政安民的官员,不仅没有识拔出来,反而要受人妒嫉,工作上遭到阻碍,这样一来,工作的情绪,自然更加低落,而整个政务,也就更加因循拖沓了。

”我们的最大的敌人,匪共,唯一的长处,就是有组织,对于每一个人都可以藉组织的力量指挥监督,使之确能遵守命令,负责尽职,而不敢有丝毫的违抗命令或贪污不法,甚至他们盘据区内的民众,经过他们组织以后,都能统一管理,指挥运用。与我们比较,真可以说他们一个兵能当十个兵用,一万人能当十万人用。

我今天开会在这里讲,首先要提醒各位道台,自从去年清君侧之后,一直在力求刷新吏治,神机军不日南下,各位道员将肩负为神机军提供补给的重任守命令,监察御史第一要注意的也是考察各旗队领发薪饷是否按照规定日期及数目办理?领发日期中间如超过三天,就有舞弊的嫌疑,监察御史要随时考察,报告上级。过去有些机关或补给单位,把薪饷领到后一月甚至半年月始行发放,因为款项存放可以生息,多存几天可以从中取利,更不用说吃空饷的。这种毛病如不铲除,不止弊端不能杜绝,而且士气无法振奋,军风纪也无法整饬。神机军南下之后,绝不允许拖欠饷银。”

“有人问,饷银从哪里来,我告诉大家,文中堂正在和英国人谈,要想出办法,借一笔大款子,我们要用这笔款子,彻底解决发逆和匪共。饷银和装备,绝对不成问题。

“刚才说过,神机军不南下,有也有国际的原因,就是说防备罗刹趁火打劫。这样直隶就会两面受敌。朝廷也想了一些办法,一面通过屯垦实边,一面要签订一些盟约,通过盟约来吓阻罗刹。大家要知道,罗刹是个大国,他西边的国家,包括各位教官的母国普鲁士,都和罗刹有血海深仇。等盟约谈成,真的打起来,是我们群殴罗刹一个,所以现在大家不用担心罗刹。

“我今天在这里讲了这么多机密,就是告诉大家,神机军绝对没有放着江南半壁不管,坐视两淮糜烂。出于保密,我不会告诉大家神机军何日南下,只能说,很快就会有一个惊喜。

——《中堂训导》【清】同文馆编,门下省文史委员会选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