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发现刘岱和曹艹大军的踪迹后,每天一次向身在平原的大哥刘备和军师戏志才传递军情。.
从高唐到平原,快马加鞭,也就最多大半天的路程,而身在高唐的关羽收到军情,基本上有一天的时间差,故而军情传到平原,时间差就增加到了两天。
戏志才在紧要关头,说服刘备打消心中的顾虑,而后协助刘备写好一封长信,遣人快马送往北海的孔融,即与刘备一起,每天在舆图面前,对照着关羽禀报的军情,研究刘岱和曹艹大军的进展。
几天的工夫,刘岱大军进展神速,攻下祝阿后,兵分三路,他亲率大军往东,攻入济南国的历城,余下两路,渡过济水,分别杀向平原漯阴和高唐。
相反,曹艹的大军进展迟缓,先锋大将是其帐下夏侯惇,这么几天的工夫,还仅仅是进入到平原境内,沿着大河缓慢行军。
看着舆图上几天的标记串成一条条的进军路线,刘备此时也看明白过来,刘岱是想与曹艹两路夹击,以拿下高唐。
可如今,却因为两路大军进展不一,变成刘岱的这支偏师是在孤军深入。
刘备眯着眼盯着看了半响,终于还是没忍住,沉声问道:“曹艹此举,到底是何用意?”
按理说,自东郡聊城出兵,进入平原境内,一路并无阻碍,其先锋大将夏侯惇的进军,理应比刘岱的偏师要更快才是。
戏志才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面孔,不是曹艹曹孟德,而是昔曰那位瘦削却又才华横溢的学弟郭嘉,目前,郭嘉还不知道,他正在刘备帐下效力,而他,却是将郭嘉当做最大的竞争对手来看待。
郭嘉为何要如此做,戏志才心里很明白,可是,有些事,他们这些作为谋士的,可以向效力的主公建言,但无法说透说明。
比如此前,他一直劝说主公刘备取孔融而代之,将整个青州掌控在手中,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只要主公刘备不反对,他有的是办法,让孔融出现种种意外,让刘备得到青州。
就像现在郭嘉正在做的事,戏志才相信,与他想要对孔融做的事,是如出一辙,所以此前,他才隐晦地提醒刘备,兖州牧刘岱一旦出现意外,兖州又将如何等等,而夏侯惇进军迟缓,不是意外,而是着意如此。
心底里的这个想法,戏志才并不能将自己的意图,一股脑儿地告知主公刘备,不过,对揭露郭嘉的意图,他却没有这般顾忌,当下斟酌片刻,答道:“如此所为,该当是要保存实力,为后续的变故做好打算吧。”
“嗯!”
刘备对这句话没有深思,而是在想着,如此稍纵即逝的战机,二弟关羽该当会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吧。
他猜得没错,当天晚些时分,关羽的第二波信使赶至,带来的军情很简洁,很符合关羽的一贯作风:大胜兖州军,斩敌大将王宏。
关羽所率兵力为三千,新老混搭,他还要驻守高唐,故而能够出战的,恐不过千人而已。不过他击败的,乃是刘岱的一支偏师,斩杀的刘岱帐下大将王宏,也并无什么名声。
不过好歹这也是一场胜利,对于提振士气,也相当有成效。而刘备率军离开平原的曰子,就定在关羽放弃高唐,撤回平原之时。
高唐上游五十里处的渡口,夏侯惇率五千兵卒,停留在此,已有两天的时间。
选择在此处渡河,而不是更靠近高唐的渡口,也是有着很现实的考虑。
高唐在大河南岸,距平原也就只有大半天的路程,如若选择的渡口离高唐过近,夏侯惇的大军,在渡河时,就很容易遭到高唐关羽和平原刘备的前后夹击。
接获关羽大败刘岱杀向高唐偏师的消息,夏侯惇不再犹豫,不顾夕阳西沉,下令大军渡河,并遣人急报其后的曹艹大军。
五千兵马并不能全部渡河,需在北岸留守两千兵马,驻守渡口,以待曹艹大军的到来,可即便是三千兵马,全部渡过大河,哪怕夏侯惇为此已做好了周全的准备,仍旧闹腾到夜深,才尽数渡河完毕。
还好,此时是深秋枯水时节,此段水域水流平缓,又没有什么暗礁暗流,夜间渡河,也不虞危险。
大河两岸,一马平川,想要埋伏点兵力,也没有什么好地方。可即便如此,夏侯惇仍旧极其小心,渡河时,斥候撒出去近二十里,即使是入夜,仍旧没有撤回来,直到大军尽数过河,夏侯惇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撒出去的斥候才陆续返回。
劳累大半夜,大河南岸的营地里,除开巡逻兵卒,所有人都已进入梦乡,夏侯惇也不例外,当突如其来的喊杀声突然传来时,夏侯惇一个骨碌弹起来,刚刚掀开帐帘抢出帐外,就听到一声悠长的急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