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52小说 > 蚁贼 > 第405章 天惊

第405章 天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六天后,王保保到了济宁路。

他并没有直接去前线,而是去了巨野,并选择此处作为他的帅营所在地。

巨野本是为济宁路的府治所在地。至正八年,黄河水决,淹没了巨野城,蒙元朝廷遂把府治东迁,移至了济州。济宁路总共辖有三州之地,兖州、济州、单州。兖州在最东边,过了兖州是济州,自济州南下,便是单州。巨野,距离济州不远,在济州的西边,过了济州河,再走百十里就到了。

虽然说,巨野曾经被黄河水淹过,但毕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红巾起义后,全国各地有过一次重修城墙的风潮,巨野也在其中,新修好的城墙颇是高大坚固。

之所以王保保选择此处为他的帅营所在地,有三个原因。

一则,此地邻近前线,离济州百十里,距离兖州也就是一百多里,便于就地指挥。

二来,巨野的地理位置不错。首先,它离北边的东平路不远,几十里地;其次,距西边的曹州也不远,一二百里;再次,距西北边的濮州也不远,同样一二百里。王保保坐镇此地,可以很方便地调动这邻近三州的军队。

三来,巨野东临济州,下御单州,前敌海东,后有三州之地为依托,是一个很重要的物资转运地。并且,巨野与济州、兖州不同,周围河流不多,地势平缓,也适合大规模的部队集结。如果济州和兖州都没能守住,那么,巨野就可以很快地摇身一变,成为扼守济宁路要道的又一个重镇。

正如察罕的分析推测,王保保赶到巨野的时候,前线兖州城内的守军果然皆是士气低落。

先前,贺宗哲分兵两路,一正一奇,故布疑阵,驰援汶上,自以为得计,谁知还是中了海东的伏击。

伏击的海东军是由傅友德率领的,在得知元军分兵两路出城的消息后,他完全没有受到贺宗哲的迷惑,准确地判断出了元军主力的行军方向。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便急行军到了战场,便在汶上城外,用绝对优势的兵力,联手高丽军的一部,六千人打两千人,几乎将之全部歼灭。

不但如此,攻陷宁阳城的杨万虎也再立大功。

他不服气庆千兴和傅友德,本来在傅友德判断出兖州援军的主力行军方向后,泰安下给杨万虎的军令是:把来敌牵制住即可。他却以孤军之力,一边守城,一边同时主动出击,正面迎战来犯的元军偏师。用两千人,两次冲锋,便彻底将来犯之敌打垮。只不过,“毛葫芦军”到底名不虚传,他又不是伏击,是正面交战,虽然获胜,却实际斩获不多,没能把来敌全部留下。元军的这支偏师有一千人,最后逃回兖州的还有五六百。

综合两个战场,海东军总计斩杀兖州援军八百余人,俘虏上千人。

特别是傅友德的那一场伏击战,从汶上城外一直追杀到济州河边,从入夜一直杀到次日傍晚。汶上离济州河几十里地,沿途遍布元军士卒的尸体。河水都被染红。元卒丢弃辎重,仓皇逃遁。为了能跑得更快一点,几乎是将校人人丢盔,士卒个个弃甲。“毛葫芦军”是察罕的精锐,将士的装备都很好。傅友德这一下子可算是赚着了,所得物资,堆积如山。

为了恐吓敌人,尤其是为了恐吓东平路的敌军,傅友德在战后,把所有的元军阵亡士卒之尸体皆收集在了一处,悉数摆在了济州河边。筑成了一个血淋淋的京观。数百具的尸体,只看数字似乎不多,但是如果摆在一处,却也是有十来步高,数十步宽。隔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时间,兖州兵败、贺宗哲全军覆灭的消息沿着运河水道而上,顿时传遍了东平路。

“三人成虎。”

这传言一出去,就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刚开始的传言还比较靠谱,“海东傅友德大败贺宗哲,杀敌千余”。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这个有心人,当然就是海东通政司的细作们了,没过两天,传言就变成了“傅友德大败贺宗哲,杀敌五千”;再又没过两天,又成了“杀敌上万”。

这个杀敌的数字,越传越离谱。识者对此不过发一笑罢了,大部分的老百姓皆是人云亦云,他们又不知道兖州有驻军多少,更不知道“杀敌上万”是个什么概念。说的人多了,一个个言之确凿,不信的也将信将疑起来。造成了一个影响,便是在东平路的元军中出现了一句话:“宁遇万虎,莫逢老傅。”要说起来,傅友德才投靠海东不久,论其战功,其实远逊杨万虎。但是就因为通政司的推动,他倒好似成了海东第一杀神。

不久后,杨万虎也听说了这句话。他作为当事人,会有何想法,外人自然是不得而知。这且放下,只说王保保。

他抵达巨野的当日,便接连发下十几道的令牌,召集周边驻军的将校悉数前来,商议军事。因为兖州地位重要,贺宗哲不能轻动,所以只有贺宗哲没去。郓城、嘉祥、鱼台、金乡,这些地方离巨野较近,驻守其地的戍军将校次日即便先后应命来到。分别按照地方城池的大小,驻军数目也各不相同,有万户、千户,还有百户。察罕麾下另有一个谋士,叫赵恒的,和孙翥、李惟馨齐名,也跟着王保保来了巨野城。王保保来时,随行带了三千人马,皆是骑兵,这支军队的将校们也参加了军事议会。

在议事上,王保保先听地方驻军大致讲解一下了现下的济宁诸路形势。

“泗水、曲阜、宁阳等城,分别都已陷落。兖州兵败,伤亡甚大,本六千‘毛葫芦军’,如今所存不足四千。因先是宁阳城陷,继而援军中伏,据贺宗哲军报上讲,兖州城中的军队都是士气低落。且怨言很大。”

“怨言很大?”

“还不是因为宁阳城陷!早先,杨万虎围攻宁阳的时候,贺宗哲把宁阳的求救书信皆压住了,没与军中士卒们说。宁阳驻军和兖州驻军都是‘毛葫芦军’,同气连枝。现如今,宁阳城陷的消息已经散开,加上出城驰援汶上的军队又遭大败,不断的打击之下,军中怎能会没有怨言出现?”

这一切的发展与察罕的推测一般无二。察罕帖木儿因此而做出的结论是:兖州必失。可是,王保保少年心强,虽遇挫折,毫不气馁,他高踞主位,按剑而坐,居高临下,顾盼诸将,点点头,示意那人继续往下说。

“继杨万虎、傅友德分别在宁阳城外与汶上城外大败兖州援军之后,便在前日,庆千兴与傅友德联手,也又攻陷了汶上。此三路海东军马合为一处,除却驻守城池的军队外,总计兵马八千人,已经开到了兖州城下。

“另外,根据线报,海东用来攻打兖州的军队似乎远不只此数。又有打着李和尚大旗的一支军队,约有五千人上下,便在昨日晚间也已经入了济宁路境。观其行军之方向,应该也是往兖州开去的。”

“先头八千人,后续五千人。一万三千人?‘十则围之’,贺宗哲虽然兵败,但兖州城内还有近四千人,且兖州城坚,而且后方还有我巨野等地的军马可用以为援。海东小邓只用一万三千人,就想打下兖州城?”

“小邓蓄势已久,不动则已,动必惊人。正如将军所言,想来,他也必会知道只用一万三千人是万难打下兖州的。也许,还会有后续的部队接着从泰安开出。”说话的这人命室内侍卫铺开地图,请王保保近前观看。

“将军请看。据现有的情报分析,海东军已入我济宁境内的共计约有一万八千余人,分别由庆千兴、杨万虎、李和尚、傅友德四将率领。他们的屯军地点分别是为:北边的汶上与南边的宁阳各有两千人守军。庆千兴、傅友德从汶上南下,带军马约有六千,现驻扎在兖州城南;杨万虎从宁阳东来,带军马约有两千,现驻扎在兖州城北。两军隔沂、泗对望。

“此外,在他们两军的后方,李和尚率五千人已然渡过汶水,快到宁阳。看其行军路线,应该是去与庆千兴、傅友德会师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