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城中。
张歹儿缓缓展开了郭从龙的来信。与关保猜测的不同,郭从龙信中洋洋洒洒数百言,没半个字是有关援军的。张歹儿看罢,对左右说道:“天下高明之士,所见略同。从龙远在文登,却也猜出了鞑子或许会诈败弃城,诱我军入伏。”叹道,“惜乎前日一战,不是与从龙比肩。”
要是前日一战,他是与郭从龙并肩的话,纵然关保佯北设伏的招数再巧妙,料来援军也定然不会上当。也不致军马初到,未及与察罕交锋,就先大败一场,损失了近千的平壤精锐。堂上平壤诸将,闻言羞愧难当。
说及前日战事,张歹儿想起一事,问道:“还没找着续平章的尸首么?”
“没有。”
“叫本将怎与主公交代!”他面转忧色,偷眼观瞧诸将。平壤诸人,皆惶恐不安。高望山中伏,虽然损失了数百的精锐,往好的一方面来看,张歹儿却也趁此竖立了在平壤军中的威望。忧心忡忡地叹了气,他又故作强打精神,好言抚慰,对诸将说道:“诸君但请宽怀。本将身为主帅,高望山一战,战败之责不在你们。无论续平章生死,此事自有本将担当。我援军将至,苦战在后。一时之挫,算得甚么?主公向来奖罚分明。我辈男儿,出生入死,在随后即将来到的苦战中,大可以戴罪立功!”
诸将凛然,齐齐应诺。
……
从繁杂的事物表面,抽取种种有关、抑或看似无关的线索,从而总结出敌人的动向,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本就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非有出类拔萃的洞察力与分析力,大多数的人都是不能做好的。关保因郭从龙遣人去莱州,判断海东援军有事,这虽然是一个判断的错误,但他的整体方向没有错。第五天,莱州沿海港口送来了一份军报。
张歹儿分兵四出,用三天的时间稳定了莱州周边的局势,歼灭了多股关保没有带走的地方青军,对各处县城进行了清洗,警戒范围推出了有八十里远,把可用来登陆的口岸悉数置入了牢牢地控制之中。从第四天起,征集民夫,开始了对港口的抢修。关保焚毁了港口不假,有基础在,修整起来也是会很快的。又不需要有多好看,管用就行。
“张歹儿已然开始了对港口的抢修。”
“现在才开始抢修?看来你先前的判断是错误的。海东援军没有提前到来的预兆。那么,会是延迟到来?……,那张歹儿除了抢修港口,有没有别的甚么举动?”察罕拈髯细思,向关保询问说道。
“没有甚么特别的举动。也就加强戒严,搜刮民间存粮而已。”
“且再去探。”
关保应命而出。
……
莱州城外。
张歹儿亲自监督抢修港口。他可是曾经给文华国立下过军令状的,绝对不会因为他的关系而造成第二批援军抵达的延迟。推算时间,剩下可供他用的不过三四天。任务很重。好在平定莱州左近的过程还算顺利,没有过多耽搁时日。他问负责抢修施工的匠营百户:“还需得多少工时?”
“三天内,定可完工。”
……
第八日,关保又得到了一通从文登来的情报。
通过收买文登沿海的渔民,混入附近小岛上的斥候,发现郭从龙近日多次出城,来到海边。一如上次迎接张歹儿到来的举止,在临海的口岸周围重新布置岗哨,并又征集渔船。由上次的经验可知,海东水师有颇多的战船,因为太大,所以无法靠岸。征集渔船,应该是为接应所做的预备。一方面,莱州抢修港口,一方面文登做接应预备。这两方面结合一起,似乎推翻了关保海东援军会从莱州登陆的断定。
“末将以为,文登此举,不外乎两种原因。”
“哪两种原因?”
“或者红贼援军预定登陆的地点不止莱州一处。或者郭从龙是在故布疑阵,意图迷惑我军判断。”文登远比莱州距离益都要远,如果元军相信了海东援军会有一部分在文登登陆,那么很明显,他们对海东援军何时会发动攻势的判断也就会因此受到误导。
察罕依旧不置一词,道:“且去再探。”
……
续继祖生死不知的情况,郭从龙已然知晓。续继祖在文登留下的有数百步卒,协助守城。为以免引起军心浮动,郭从龙将这消息按下不发。他在沿海布置岗哨、征集渔船等等的诸般举动,其实全是早与张歹儿商议好的。关保的两个推断其实都对。
狡兔三窟,不能把宝都押在莱州,万一莱州有变怎么办?抑或在第二批援军抵达时,口岸还没修好。那么,文登便可做备用港口。如果莱州无事,口岸也及时修好了,那么这番的预备举动也不算白费,便也正可做为“故布疑阵”。
……
沙漏滴沙,流水东逝。斗转星移,第九天来到。
在这多天中,关保凡所接到之大大小小的情报,足可以堆积有一尺多高。然而,即便把这所有的情报加在一起,也不如他在第九天的傍晚收到的这一条消息重要:海东援军抵达莱州。帆樯连天,远望如云。声势之盛,震动东南。粗略估计,船只大小二百余艘,连绵海上数十里。
抵达当天,一份署名海东邓舍、文华国的檄文,几乎同一时间,张榜海东控制下的所有县城、村镇,传遍沿海。
斥候抄下了其中的几句,这样写道:“倾海东之兵,擂鼓中原。举三省之力,会猎齐鲁。浩荡雄师北来,何止为救我益都。十万虎贲伐南,意在取察罕之首。自古胡人无百年运。试看明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要只说为救益都,气势上难免落人一头。直言为取察罕首级而来,非常鼓舞人心。第十三天,军报再至。文登郭从龙,引千余骑,与莱州会师。第十四天,莱州军马齐齐出城,兵分两路。一趋益都,一赴济南。
两军皆拉长队形,远看烟尘弥天。军中两杆帅旗,分别上边皆写着一个“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