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52小说 > 渭北上门女婿后传 > 第七十章 老李的秦腔

第七十章 老李的秦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忙忙忙,一天到晚总是忙不完的事情,李金花和德仁联系了好几次,终于约定了一个星期天,德仁、大刘一块儿去咸阳看望老李。西安到咸阳,40多里路程,坐汽车一个小时便到了。他们一下汽车,金花便笑嘻嘻地迎了上来:张叔叔,这位是刘叔叔吧?我爸已经念叨你们好几天了。

老李家离汽车站很近,他们步行五六分钟就到了。老李住的是老式家属楼,实用的三室一厅,老李两口住一间,大儿子金鹏住一间,两个女儿金花、铜花住一间。老李评上中级职称的科长以后,妻子儿女的农村户口才迁进城里。老李和妻子儿女正在家中恭候,看见德仁、大刘进来,老李扑上来便和德仁、大刘拥抱在一起了……老李十分激动,止不住热泪涌流,德仁、大刘也是泪眼婆娑……许久,他们才分别落座。妻子说:自从金花回家说了恩人的情况,老李天天念叨着组长,念叨着大刘。唉,老李的身体远不如从前了,他总是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不能解脱,在家里常常唱着秦腔《周仁回府》几个伤情的段子,唱着唱着便止不住流出了眼泪。老李经常说起组长的故事,对你的乐观、自信、坚强佩服得不得了。老李多次对孩子说起你的救命之恩,一定要孩子们对你当面拜谢。

德仁微微一笑:嫂子,别把救命之恩挂在嘴上,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不就是帮你们收集了一些馍馍,买了一点黑豆吗?

老李一脸严肃的:要说,为什么不说呢?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那个青黄不接、无米下锅的关键时刻,就是这30多斤馍馍和15斤黑豆,救了他们母子四人的xing命。说起来也不怕你笑话,当时老大金鹏5岁,老二金花3岁,老三铜花还怀在她妈肚子里。组长,我就叫你组长还亲切些,你就在这椅子上坐定了,我叫孩子们给你磕头……

德仁急忙摆手:老李,使不得,都80年代了,还搞这老一套干啥?

德仁正要站起来时,被老李按住了:组长,你要是不听从我的安排,我就先给你跪下了。

德仁一看,老李来真格的了,只好乖乖地坐下来,于是金鹏、金花、铜花一字儿排开,扑通一声跪在德仁面前,一下,两下,三下,磕起头来,最后齐声喊道:感谢叔叔救命之恩!

孩子们是真心实意感谢叔叔的,等到他们站起来的时候,眼睛都湿润了……老李接着说:孩子们,你们还要感谢刘叔叔的救命之恩。你妈到铜川的时候,由于饥饿过度昏迷不醒,吃了刘叔叔的炼ru,你妈才清醒过来。

听了爸爸的一番言语,孩子们就势跪在了大刘面前,接连磕头三下:感谢刘叔叔救命之恩!

大刘哈哈大笑:呵呵,孩子们,起来吧,我沾光了,我沾你组长叔叔的光了。老李,这感恩的活动就算结束,可是我的肚子有点饿了。

老李笑了笑:大刘,不用着急,我早就安排好了,中午吃臊子面,现在品尝咸阳地区风味食品。

老李一挥手,各种风味食品摆满桌子。老李拿起一个膨大黄酥沾满芝麻的食品:这是三原蓼化糖,咬一口又甜又酥又香,里面却蓬松得像棉花一样。

于是一人拿着一个蓼化糖品尝,个个赞不绝口。老李拿起一条长方体芝麻糖:这是琼锅糖,麦芽糖里融有芝麻,越嚼越香,越嚼越酥,满嘴里都是香味。

德仁拿了一截边吃边品味:麦芽糖本来是黏的,经过加工却变成酥的了,劳动产生了智慧。

老李又介绍了凹凸不平的石子馍:这是用烧热石子烙成的薄饼,又香又酥,据说常吃石子馍可以治胃病。

大刘咬了一口石子馍,慢慢地嚼着:真的是又香又酥,干得没有一点水分,吃石子馍不能xing急,这是在磨炼人的xing子呢。咳,我得用开水冲一冲呢。

德仁笑笑:我想吃石子馍治胃病的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学过生理卫生的人都知道,唾液有分解淀粉、帮助消化的作用,吃饭细嚼细咽,就容易消化。得胃病的人,往往饭量大,狼吞虎咽,食物没有经过细细咀嚼,没有消耗多少唾液,因之消化不良。有的人爱吃开水泡馍,南方人爱吃菜汤泡米饭,那就更不需要唾液了,吃下去的食物就更难消化了。

金花插言道:张叔叔说得有些道理,不过我们这里就有一位医学专家,听听她的高见吧。李家的人目光全集中到铜花身上,德仁和大刘也注视着铜花,铜花俊俏的脸庞立即浮上一片红云,更加妩媚可爱了:组长叔叔,刘叔叔,我不过是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哪里是什么医学专家,关于治疗胃病的知识,也是刚刚接触,还没有组长叔叔知道的多呢!当然,叔叔说得很对,暴食暴饮,狼吞虎咽,开水泡馍,菜汤泡馍,对消化不利,自然容易得胃病了。

大刘哎呀一声:这真是无巧不成书,我儿子富生正好也在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你们是不是认识?

铜花沉思着:刘富生,我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过我们不在一个班上。

大刘感叹起来:唉,富生是在鄜州生的,铜花是在铜川生的,现在又在医学院同一专业同一年级上学,这真是一种缘分。有机会,我介绍你们认识一下。

铜花说:谢谢叔叔!

老李笑了:好了,搞文学的和学医学的观点一致,我也同意。现在,大家来品尝粉皮。你看,挑起来白亮透明,吃起来筋道耐嚼——

铜花插话道:粉皮好吃是好吃,但是不能多吃,粉皮里含的有白矾,吃得多了对人身体健康有影响。

老李笑嘻嘻的:医学专家说的话肯定有道理,不过这一碟粉皮平均每人只能吃两三条,你说算多不算多?

铜花红了脸:爸爸,我只是提醒一下,你何必较真呢?

德仁说:铜花说得有道理,我们就应该考虑。我看过一些材料,白矾里含的有铝,铝对人身体有伤害,特别是损伤人的大脑,使人患上老年痴呆症。人吸收铝有多种渠道,粉皮、粉条、油条中含有白矾,使用铝灶具也能使饭菜中含有铝的成分。当然,说是这样说的,这些食品少吃一点也不怕。好了,莫要谈虎se变,我来带头吃粉皮吧。

德仁夹起一筷头粉皮,塞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起来,其他的人也把筷子伸向粉皮,一轮过去,粉皮便被吃了个光光净净。

轮到介绍烧鸡了,老李说:拿酒来。

金花拿来西凤酒和酒杯,给每人面前斟了一杯,金花当仁不让,给德仁、大刘、爸爸挨个敬酒。当金鹏、铜花正要抢着敬酒时,铜花妈上阵了:先别急,等一会,一边吃,一边敬酒。这是普集镇烧鸡,特点是酥、香、烂,越吃越爱吃,越吃越有味,连骨头都想吃进肚里。具体的历史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自从陇海铁路通车以后,普集镇烧鸡便名扬天下了。我的孩子嘴馋,我把烧鸡剁开了,免得他们乱抢。组长和刘叔叔一人一个鸡腿,金花、铜花一人一个翅膀,老李、金鹏吃鸡脯,我吃鸡头、鸡脖子,嘻嘻,你说我分配得公平不公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