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野与蜀公达成盟约之后,没有停留,便立即返回巴都,征调军队,安排城防。()同时通知在巴东城的巴军火速前来增援,参加巴都保卫战。
刚刚在巴东安定下来的巴军非常不想在趟这趟浑水,原本打算自己趁乱逃回巴东,让巴帅和巴野在前边顶着,自己在后边占便宜。可是谁知道巴卫城一战巴帅和巴野一败涂地,损失太过惨重,数十万大军只逃回了不足万人。若是自己不前去增援的话,巴帅和巴野就是有通天之能也无法阻挡巴军的铁蹄。无奈之下,只要同意出兵增援,不过出兵的条件便是待到击溃秦军之后,巴军和巴帅平分巴国。巴帅虽然不甘心,但是大敌当前,为了稳住巴军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反正击溃秦军之后什么形势还未可知。想一想,还没开战呢,这两兄弟就开始互相算计,胜负难料啊。
此时的蜀公,在答应了与巴军结盟之后,倒也算是守信,立即解除了对巴国的进攻,调拨粮草军械,支援巴国。不过出于谨慎,蜀公依然在边境驻扎了三十万大军以备不时之需。对于此次出征,为了稳妥起见,蜀公也是下了血本,除了国内必要的防御之外,出动了七十万大军,同时蜀中名将几乎全部出战。意图一举在巴国击败秦国,同时在击溃秦国之后,转手直接灭了巴国,完成巴蜀的一统。
远在长安城内的鲁肃在得知前线取得大胜之后,立即派遣大量熟知政务的文臣前来接管城池。()这些人中有的是以前征募的,也有的是新近征募的三国名臣。(以后除了一些特殊人物之外,不在表现什么时候出来的。)黄权、刘巴、陈登、陆绩等等各个都是郡国之才,在他们的领导下,新取得的几座城池很快的就恢复了原有的秩序,在秦国官吏的带领下恢复农业生产,从事商业活动。原本因为战争而萧条的城市慢慢恢复了生机。而秦国的一些新政也在这些城市中得到了实施,巴国的百姓们也很快的从这些新政中得到了好处,获得了实惠,民心慢慢的向秦国靠拢。
秦汉此时正在巴卫城驻扎,虽然他知道如今巴都防卫空虚,兵微将寡,若是此时率部攻击,不出三天,巴都必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但是秦汉没有,一方面他在等,他深知巴都对于巴国的重要性,不论是巴帅还是巴军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巴都被秦国攻破的,因此必然会调集大军进行一场激烈的保卫战,因此秦汉决定利用巴都将巴国最后的兵力集中在一起,一举歼灭。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蜀公竟然被巴野说服,与巴国组成联军一起对抗自己,其实在秦汉的心理未尝没有吞并巴国之后,立即出兵蜀国,一统巴蜀的想法。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借口,而且巴国战事还没有结束。此时蜀国竟然不自量力的参与进来,正好给了秦汉一个借口,一个进攻蜀国的借口。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后方的稳定。虽然秦汉获得了四城的控制权,而且民心也在文臣们的努力下慢慢依附,但是在四城内部还有很多忠于巴国的死忠份子,或者是一些投机分子,不时的给秦国制造一些麻烦。同时在四城的山林中还有很多巴国的溃军,这些溃军被秦军击败之后,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到部队,便只能啸聚山林,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为四城的治安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因此这段时间秦汉一直忙于拉拢以及清洗四城内部,同时派遣军队进行招安以及剿匪工作,以保证在秦汉下次出征之时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