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52小说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节 死党胡全

第三节 死党胡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潮轻声道。

虽然妹妹满是不信的神色,但是杨潮却不打算让家人担心,他做不出原来那个顽劣书生的事情来。

两人很快就走到了秦淮河边,秦淮河两岸都是紧密的河房,这种河房高高瘦瘦,本身就像是给挺立的女子,一般是两层,甚至三层的建筑,加上青色或者红色的砖墙,和偶尔漫上背阴处的青苔,仅仅是房子就给人一种清幽雅致的感觉。

倘若身处河房二楼、三楼之中,打开窗户,秦淮河风光又尽收眼底,因此这些河房是南京最昂贵的房产,每当科举乡试的时候,从南方各地赶来的士子就喜欢租住这种河房,那时候河房的租金一个月就得七八两,还不一定能够租到。

正因为生意这么好,所以河房往往很少有人愿意出卖,根本是有价无市。

但是因为每家河房外就是秦淮河的河岸,有些河房主人在河边搭设水楼、修建私家码头,肆意侵占河岸,导致河岸上弯弯曲曲,有的地方更是直接被阻断。

所以穷人想要看看秦淮河的风月,一般情况下就只能在过桥的地方,站在桥上,或者在岸上围观。

杨潮一路上不紧不慢的看着,这些景色甚至行人都给他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熟悉是来自原本的记忆,新鲜则是来自后世的意识,但是很快两种感觉就会趋于一致,就好像记忆融合一样,感觉也会融合。

看到这如画的明代市井,想到过不了几年,就要拱手让给外族,杨潮心中不由叹息。

很快武定桥就到了,但是上面此时站满了一个个年轻人。

胡全本来打算去武定桥,画舫从桥下走过,运气好的话,就能够一瞥画舫之上的佳人。

结果当两个人走到武定桥,却发现桥上早就站满了人。

根本就没有两人站脚的地方。

胡全不由叹息起来,要不是他去找杨潮耽误了时间,他一定能在桥上占一个位置。

过去的杨潮确实对这些风月也是极为痴迷,常常幻想自己能成为一个常年出入高阁名楼的翩翩公子,但是出身匠户的他,也只能想想,现在的杨潮则对这些不是那么感兴趣了。

对明代的年轻读书人来说,这些地方确实很有吸引力,但是从后世而来,看惯了各种超级明星,怎么可能会对在画舫上偶尔瞥见一个歌姬而兴奋呢。

不过杨潮还是建议起来:“胡兄,我们从钞库街绕过去吧,也许还能赶上。”

杨潮如此建议,其实是自己想去钞库街看一看。

钞库街堪称南京第一好的去处,紧邻秦淮河和贡院(夫子庙),不提鳞次栉比的青楼,就是街上也不乏清丽女子出游,过去胡全跟杨潮天天流连那里,虽说大多时候只能看看过过眼瘾,但对两个十来岁的少年来说,也很满足了。

虽然记忆中早就去过了不知道多少次,可是现在的杨潮依然很有兴趣去看一看。

胡全道:“好,就去钞库街,他们过了武定桥最后还要过来燕桥,要过文德桥,总不可能都有人。”

过了武定桥,就是钞库街,武定桥是钞库街的最南端。

钞库街依然游人如织,有许多身着儒服长衫的读书人和儒生,以及穿红偎翠的姑娘,正优哉游哉的在大街上走着。

钞库街靠秦淮河的一侧,大大小小的阁楼林立,大多数都是秦淮河河房,许多河房直接就是青楼。

杨潮喜欢这些河房,因为他懂这些建筑。

这些河房中,偶尔二楼或者三楼的某扇窗户未关,从里面影影绰绰走过一个身影,有些则有时断时续的歌声、乐声传出。

杨潮感觉到,有人在使用它,在它里面吃饭、睡觉、结婚、生子,甚至生病、死亡,在它里面正发生着人的故事,这样的建筑才是活着的,而不是现代那些给人去参观、给人去怀念的故居和遗迹。

胡全可没心思看钞库街的街景,急着赶去看朱国弼的画舫呢。

请了那么多的歌姬名妓,船舱根本就不够用,朱国弼这个世袭的侯爷恰巧又是个爱热闹的,因此常常就在画舫的甲板上进行表演,这让游人能大饱眼福。

“杨兄快些,快到来燕桥了,如果来燕桥上多人,我们就绕道媚香楼后面去,那里有个码头。”

胡全身材不高比杨潮还矮小半个头,肚子突出来好像顶了一个铁锅,身上穿着儒服显得有些滑稽,但是两条小短腿却跑的飞快,频率极快。

“咦!”

这时候胡全突然咦了一声。

此时两人已经走到了来燕桥跟前,杨潮顺着胡全的眼睛看去,只见一座秀丽的二层楼,小楼的门楹上写着三个大字“媚香楼”。

杨潮从小在南京城内长大,几乎是看着媚香楼在这几年声名鹊起,自然知道这是南京数一数二的名妓李香君所在的青楼。

“这傻子怎么还在这里啊!”

胡全又感叹了一声。

杨潮此时才看到媚香楼前,有两个男子站在那里,其中一个穿着丝绸长衫,书生装扮,另一个则是十二三岁模样的书童打扮,书生正痴迷一般的望着小楼,书童则在一旁百无聊赖,满脸无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