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倭人也知道天道教了?”廖莹中愣了愣,随即一想也就通了。陈德兴的天道教是在高丽创立的,原先的总坛就在江华岛。江华岛上那么多倭商,要不把陈大仙的事迹传回倭国去才怪呢。
“知道了,怎么不知道啊?有不少倭国的商人还入了天道教,回去以后还向他们的公卿和武士传教。要不是日本和尚反对,平安京都有天道教分坛了。不过……看现在的情况,这天道教入倭国是肯定的。”
“肯定?”廖莹中皱眉,“倭人不都信佛么?”
梁崇儒摇摇头,道:“倭人还有神道,各种各样的神有很多……而且倭人素来喜欢模仿我中国,既然我们有了天道教,看上去又挺灵验,他们自然会引入了。对了,群玉兄是为何而来江华岛?莫不是也为了天道教吧?”
“自然是因为天道教!”廖莹中一叹,“同来的还有几人,昨日看了通天球,今日就去开京一游了。”
和廖莹中同来的李庭芝去开京自然不是旅游,而是身负外交使命的。不过廖莹中却不方便细说,只是一句话带过。
“群玉兄,你怎么看这天道教?”梁崇儒问。“这通天球……”
“不是障眼法,肯定不是……”廖莹中顿了下,又道,“不过我还是不相信那个是法术。”
“是学问,”梁崇儒道:“天道教自己都说是学问了,神仙和咱们凡人的区别就是学问大,晓得什么宇宙间所有的学问,所以就成神仙了。这个说法……好像就是这么回事儿。只是这神仙的学问都是……”
梁崇儒皱起了眉头,吞吞吐吐的没有往下说。他可是吃足了得罪陈大仙的苦头了,不大敢妄加评论了。
“都是小道!”廖莹中倒是不信这个邪,“天道教的道未及大道,不似孔子孟子之说,直指大道。其道,皆是世间万物之理,乃是格物之理。”
梁崇儒思索了片刻,点点头道:“格物之理本是小道,但是天道教要是做大了,小道也就成了大道!”
廖莹中放沉了声音:“这是道统之争!陈德兴要用天道教和儒家争道统!”
……
“明经兄,这陈明王的道,虽说不是大道,但却是可以验证之道……不能验证者,真假难辨,焉知真道。这话说得在理!大道难证,小道易通,得证亿万小道便近似神,能建地上天庭,能治天下大同,能让庶民享物质之丰富。这难道还不如儒家治天下的大道吗?”
同样的夜晚,在紧靠着天道教高丽总坛的一间客栈的上房之内。郭守敬正捧着一本《天道、科学和实证》赞叹不已。看他的样子,俨然是被陈德兴的科学神教迷惑了。
陈德兴的科学神教在13世纪很有点高低通吃的意思,无知庶民看到各种“科学神迹”自然会无比信服,将陈德兴当成大仙来拜。而高端的精英,则会被《天道、科学和实证》一书所迷惑。这本书上的道理,主要就是科学万能——万能了自然就是神了!其次便是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感觉、经验、实验和推演,轻视形而上学的那些探究根本大道的哲学思想。认为探究根本的通天大道是好高骛远,探究可以实证的亿万小道才踏踏实实的求道做学问。如果能得证亿万小道,那无需探究通天大道,也能近似于神,也能让天下大治,也能让万民大同。
而且在《太一光明经》中,陈德兴还描绘出了一个理想化的天庭世界,这个世界的物质财富已经到了极大丰富,以至于人人都可以得到他们需要的一切物质财富。而这个世界的精神文明也到达了至高的境界,人们不是为了取得财富而劳动,劳动本身已经成了第一需求……
而这个理想化的天庭世界不仅存在“想象”,而是可以通过得证亿万小道而逐步实现的——因为科学知识是可以转化为生产的,掌握的知识越多意味着生产的物质财富越多,当世人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之后,他们能够生产的物质财富将会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
而且,陈德兴还拿蛮荒之地靠渔猎为生的野蛮人和相对富庶的江南百姓相比——江南所生产的物质财富,要远远胜于整个大蒙古国,究其原因,便是江南之人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用之于生产。(未完待续……)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