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烈火屠城
2018-04-14 作者: 沐轶
第119章 烈火屠城
由于大面积山体滑坡阻断了驿道,孙可望的数百辆由厚厚的钢板做成的“土坦克”——轒辒车,以及大量的随军粮草军需物品,无法翻越这数百米坍塌的山体,被堵在后面。由于通往黔阳的驿道就这一条,其他的都是山间小道,重型轒辒车和大量的粮草没办法通过,必须打通驿道才行。而孙可望见山谷险峻,生怕又有埋伏,下令后撤,退出了山谷,又后退了十里才安营扎寨。等天亮之后,占领两边山梁,然后再开往驿道。
要重新开通这条数百米长的坍塌驿道,由于坍塌的全是岩石,要破碎后才能搬开,在没有炸药和重型机械,而山谷狭窄无法投入太多人力施工的情况下,最快恐怕也得一个来月了。
杨秋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这是他决定炸塌山体的主要目的。
后半夜,劳累了一天而又惊魂稍定的孙可望大军,在布置了岗哨之后,终于一个个进入了梦乡。
忽然,就听见“轰!……轰!”爆炸声在空中响起,军营里惨叫声响成一片。
那爆炸声并不急促,隔片刻才炸响一个,而每炸响一个,军营里便响起一片惨叫,无数的兵士头破血流,倒在地上死去。
“敌军开炮了!快卧倒隐蔽!”军营四处想起惊恐的呼喊。兵士们按照出征前演练的办法卧倒在地上,可是,这不仅没有用,爆炸后反倒更多人伤亡。
终于有人发现,爆炸是在黑暗的空中炸响的!空中炸开的炸弹,四处投射出地小碎片。跟雨点一般俯射而下,而卧倒只能增大目标面积,当然更增加伤亡了。
张献忠军队本来训练有素,如果是敌军偷营,根本不会如此惊慌失措,会很快组织反击,可这种空中爆炸的炸弹,却是第一次遇到,所以军中大乱,张献忠军队毕竟身经百战。经过初期慌乱之后,立即探查发现了炮火来处位于一座小山丘上。立即组织出击。
当蜂拥而至的敌军冲到小山丘数百米的时候,响起了“哒哒哒……”一连串的枪声。
冲在最前面的敌军割麦子一般一排排倒下。曾经参加了上一次黔阳之战的兵士对这种声音太熟悉了,惊恐万状地叫道:“怪兽武器!快卧倒!”
后面的敌军迅速卧倒,找石头、树木掩护。由于还没有进入火铳和弓箭的射程,没办法组织反击,只得朝后面狂叫:“轒辒车!快!快把轒辒车推过来!”
笨重的轒辒车推来地时候,小山丘上的炮声和枪声都停歇了。等数十辆轒辒车缓慢地接近小山丘,兵士们举着加了钢板地厚厚的盾牌冲上小山丘地时候。偷袭者早已经消失在了夜幕里。
这当然是杨秋池他们干的。发射的火炮使用了弗朗机。弗朗机是铜制。炮身比较短,而且弹舱处能活动装卸。拆掉弹舱后,炮身两个人便能扛走,比较机动灵活。
这一次使用的石头炮弹杨秋池作了改进。将引信缩短,炮弹没有落到地面时就会发生爆炸。而炮弹的弹体,仿照手雷的外形刻成弧瓣,爆炸后会碎裂成若干小碎片。装填的炸药里,也混杂了许多小铁珠,一旦凌空爆炸,数百枚碎片、铁珠四处飞散,能大面积杀伤敌军有生力量。
这一次偷袭,虽然只开了十来炮,由于使用了改进地炮弹,敌军军营人员又比较密集,所以造成了近千敌军地伤亡。
李定国包抄的军队也遇到了类似地偷袭。
孙可望的大军是进入山谷大半个时辰(将近两个小时)之后,才遭遇爆炸的,这时候,李定国率部迂回包抄已经走了很远了,虽然隐隐听见了轰轰声,却不知道这是爆炸声,距离太远听不到喊杀之声,所以还以为是天边要下雨了,是打雷地声音,也没在意,继续前行。三更时分,在一处平坝处安营扎寨。
睡到下半夜,军营上空也响起了爆炸声,兵士死伤无数。同样,向炮火来处出击时,偷袭的人已经没了踪影。也造成了数百伤亡。
这种偷袭造成的伤亡虽然比较小,但对敌军士气的打击却非常大,也让敌军一整夜都没办法好好休息。
那之后,孙可望和李定国都研究了敌军偷袭战法,在安营扎寨处的四周火炮射程内布置了多处岗哨。
可是,这依然遇到问题,岗哨处人少的话,被敌军暗中偷袭端掉,而人多的话,岗哨本身又成为敌军炮火从远处偷袭的目标。更主要的是,这种偷袭每夜都发生,爆炸声响让兵士们惊恐不已,根本没办法好生休息。因此,迂回包抄本来只用五天即可完成,却用了十多天,才终于对黔阳县城形成了合围。
而这十多天里,孙可望和李定国的部队,在杨秋池派出的熟悉当地地形的弗朗机炮火偷袭小分队的每夜偷袭之下,总共被炸死了两三千人。加上岩垅山一战的七千多人,总共死了一万多人,另还有一万多人不同程度受伤。
还没正式开战,就折损了十之一二,这让孙可望和李定国信心大跌,预感到这场战斗不好打。
孙可望眼看短期内打通坍塌山体恢复驿道不可能,便决定化整为零,将轒辒车拆卸后,由士兵们慢慢扛着抬着,蚂蚁搬家一般搬过了这一片山体滑坡地带。粮草也是如法炮制搬了过去,骡马则从小道翻越。
这么一折腾,孙可望终于也在半个月后,将数万大军运到了黔阳县河坝地带。
战鼓齐鸣,喊杀声震天,在数百辆轒辒车的掩护下,慢慢接近了黔阳县城,竟然没有遇到敌军抵抗,一直到了城楼下,架起云梯开始攻城。
其他三面李定国的大军也摇着军旗杀下山来,从三面攻城。
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简直是一场标准的军事演习,四面同时破城而入。
城楼上,除了迎风招展的红灿灿大明军旗之外,没见到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