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在地道里面用沼气灯取代了煤油灯,这样使地道也明亮了起来,再然后就是给村里的几个合作组的公共食堂提供燃料。
说一下这个公共食堂,最先是从刘贺家的食堂发展而来的,起先那些长工们,还有被俘虏的一些土匪都是在刘贺家里吃饭的,然后有了合作组,自然在农忙的时候,一些家庭都不愿意在家做饭都是在食堂里面交上一些粮食,在食堂里面搭伙。
慢慢的,其它的合作组也跟着学习了起来,甚至在整个夏天,秋千都不愿意回家做饭了,不过在深秋,冬天还是都回家做饭的,他们是需要来烧炕取暖的。
自然在编织的季节,人们也是不回家,都在刘贺这里吃了,这样能够节省时间多编织一些编织品,还能够多发一些粮食呢。
这有了沼气池,一些孩子们可高兴了,里面需要的秸秆可以从农户收购,可一些杂草是需要到山上地头去割的,自然最闲的是孩子们,所以这个活就归了孩子们,每个孩子每天都会有几十到几百斤的收获,这杂草也是需要用粮食来换的。所以现在学习的时间从白天改到了晚上,自然在没有杂草可割的曰子里,还是要在白天学习的。
那五个翻译也不是白吃饭的,不需要刘贺给他们下命令,他们自己就有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沼气发电,这是刘贺的提议,他们真的想干点事情,可就是找不出什么重点来,刘贺的想法是这沼气真的很多,而且临时是不需要供到每家每户的,甚至沼气池都要建在一些偏僻的地方,防止鬼子来破坏,虽然现在在明面上跟鬼子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可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被鬼子发现他们的小动作呢。这样,村子里面的一些建设是不需要做的,也就是临时可以准备材料,等着鬼子败退以后就可以建设了。
或许这在村民眼中是一个美好的大饼,可刘贺是知道鬼子在什么时候败的,自然现在他就开始组织人设计几年以后的村庄建设了,刘贺知道以后是谁的天下,只要在鬼子败退后,投靠一边,防备一边就可以了。
不管现在还是未来,刘贺都不会阻止村民以及队员们参军,参军这是他们的自由,可现在这个条件,谁会去参军呢,参军也许以后会有一个远大的前途,可谁又能够保证不会在战斗中死去呢,所以在这几年来说,跟着刘贺战斗是最好的,有收入,有钱途,甚至危险最小,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很郁闷,他们在上李村就曾来没有招到过兵,不止如此,就是在孙家岭也只有那一次招到了一些兵,以后就再也没有招到过兵,可这两个村子的抗战积极姓很高,他们不但不参加八路,就是[***]也不会参加。
刘贺的那个[***]的军衔也只有在每次大捷以后才会出现,不过都是在孙家岭那边,甚至名字都不对,当时孙麻子听错了,听成了刘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