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6月7日,中国外交部收到来自美国的召开限制海军军备会议的非正式邀请后,中国与英、法、意三国赞同举行会议不同,这份邀请书让政府陷入迟疑不决的境地之中,国内上下担心英、美、法联合起来在会上逼着中国废除海军法,但又担心不出席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
中华革命党机关报《共和日报》警告说,如果中国参会将很有可能成为列强谈判桌上的牺牲品。有一些中国人甚至认为,已经到了“国家兴亡的时刻”,中国必须拒绝参会,全力备战。可以说中国举国上下对西方国家早已不再心存任何形式上的希望,“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是此时中国最盛行,亦是最普遍被人们接受的一种态度,无疑这一观点,正如其退出奥运会一般,表现出了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极度失望。
但中国国务院以及国会在经过再三考虑、蹉商之后,一直拖到7月15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在讨论限制军备问题之外,以切实维持太平洋安全的为出发点,彻底解决“婆罗洲危机”问题。经反复磋商,美国同意了中国提出的要求。
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中四国发出正式邀请。
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
9月21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拟定的议事日程,确定会议将讨论两大问题,即限制军备问题与太平洋及远东问题。英、法、意等国当即表示同意。9月27日,在要求得到保证之后,中国也正式答复同意参加会议。
后来,荷兰、葡萄牙、比利时三国政府表示,它们都是太平洋地区利益有关的国家,要求参加这次会议。10月4日,美国对上述三国又补发了邀请书,同时根据英国、法国的要求,又请邀请海军军备早在巴黎就遭到限制的德国参加此次会议。……”
1924年《世界海军年鉴》
昨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将美国首府华盛顿覆盖在冰雪之中,波托马克河的两岸早已经是一片的银妆素裹。在总统官邸白宫的正南的石质方尖的华盛顿纪念碑,完全笼罩于纷扬的雪之中。此时的华盛顿,看起来似乎非常安静,但在这种安静之中,却早已经是一片暗潮涌动,早在半个月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抵达华盛顿的各国全权代表们,从未停止过自己的“攻关”活动。
雪花纷飞的道路上,两辆白色的摩托车引导护送着一辆ca-100高级汽车疾驰着,汽车的车首飘扬着两五色旗,穿着海军大衣头戴白色海军大檐帽的程壁光端坐在汽车后排,面无表情的直视着前方,坐在他身旁的施乾绅半闭着眼睛一言不发,而顾维钧和王宠惠就坐在他们的对面,静静的看着窗外的雪景,从汽车驶出酒店之后,四人一路上基本上就是保持着现在这样的沉默。
共和13年就要过去了。今天是全权代表团抵达美国后,最重要的一天。抵达美国后的十七天来,四人所有的努力,内幕繁杂的幕后周旋、私下交易,从今天开始就要得出最后的成果,成果是对中国有利或是无利,此时四人都没有一丝底气。
“哎!”
在车队距离华盛顿革命女儿会大厦越来越近时,程壁光似是无奈的长叹了口气,朝坐在对面的施乾绅望去时,满面皆是无奈之色,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程壁光宁可现在立即回国,也不愿意参加这场会议。
从表面上看,美、英、法各国参加华盛顿会议,都是为了安定社会、保持正义、确立和平这些冠冕堂皇的目的,但实际上,它们各有自己的如意算盘。美国的企图是限制英以及中国的海军扩张,消除中国在南洋的影响,为逐步夺取远东、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创造条件。
而这一切的代价,则是限制中国海军军备发展,来到这里之后,程壁光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国内很多激进团体纷纷发言称“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无疑是将中国海军送上断头台!”,在限制海军军备的前提下,英国、美国可以接受的中国海军实力是多少?
望着窗外风景的施乾绅听到的程壁光的叹息后,忍不住也叹了口气,作为南洋人施乾绅比任何人都明白大舰队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正因为知道舰队的重要性,自己才会在一出任海军委员会主席后,就立即在国会内展开游说,鼓吹海军扩军的必要性。
作为职业外交官的王宠惠当然明白两人为何叹息,他们是为大舰队的流产,而自己所需要却是尽可能的在这次会议上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包括海军利益。
“施主席、程总长,现在我们至少明白美国的策略是联合英国,抑制中国。英国和美国都想在保持现有利益的前提下,削弱对方,进而捞取更多的好处。但英国的策略是尽量不得罪美国,同时尽可能抑制中国在南洋对英国形成的压力,所以两国之间尽管有分歧,但可以想见在抑制我国的态度上是一致的,我们只能坚持不论在裁减军备或缔结盟约方面,都必须以维持中国在南洋的特殊利益为原则。”
在必要的时候为了确保南洋利益可适当牺牲部分海军利益。这是出发前总理为三人送行时特意交待的,为了南洋,国家这次需要付出更大的牺牲。
睁开眼的施乾绅摇了摇轻冲着身边的程壁光轻说着。
“恒启,相信总理应该已经有了应对的计划,你我只需稍安勿燥!在这与这些的人周旋就是了!”
总理!
程壁光苦笑了一下,现在就是总理来了又有什么办法?
“10比7!”
顾维钧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在心中念叨着这个数字,这是赴美之前,总理私邀自己提出的一个数字。就现在的形式看来,英美两国很难接受这个比例。
1924年11月13日,“华盛顿限制军备会议”在美国首都美国革命女儿会大厦开幕。会场附近,挤满了顶风冒雪来此围观的人群,人群中一些“和平人士”高举着的牌子呼吁各国代表停止军备竞赛,而更多的人则是想一睹各国代表的风采。
中国代表团的车刚一停稳,顶着风雪的各国记者就拥到了汽车边,如果不是有警察阻拦的话,他们或许真的会冲进车队,采访中国全权代表团官员,自中国代表团到达美国后,就一直是各国记者关注的对象,在外界看来中国的态度非常强硬,或许如果华盛顿会议出现什么问题的话,第一个问题就可能出在中国身上。
“……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并愿意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作出自己贡献……”
在顾维钧应付着记者的时候,程壁光等人则面无表情的走进了革命女儿会大厦,在美国政府官员的引导下进了休息室。
时钟敲了10响以后,一个个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或身穿海军军装的各国代表陆续进入会场。这一天,会场内外着意渲染了和平气氛,甚至就连成革命女儿会大厦外都装饰了许多棕榈叶,摆设了“u”字形的会议桌,桌上覆盖着绿色台布,桌后树立着美、英、法、意、中、比、荷、葡、德九国的国旗。
为了赢得国内民众的支持,美国政府早在开会以前的几个月,就大肆宣扬这次会议是为了谋求和平,吹嘘这是在世界外交史上第一次允许新闻记者采访的会议,从此就没有秘密外交了。但事实上,会议仍作了严格限制,规定只有在举行全体大会时,新闻界人士才可进入场内专设的席位,美国官员和持有入场券的人员才可进入各包厢旁听,报纸上也只能发表各国代表在全体大会上的演说。
上午10点半钟,与会代表按下列顺序就座:英、美两国代表分别在“u”字形会议桌下方的左、右两边;会议桌左侧是另一些英国代表和意大利的代表,右侧是法国和比利时的代表,会议桌的上方,左边是葡萄牙、荷兰的代表,右边是中国和德国的代表。
参加会议的各国首席代表是:美国国务卿查尔斯、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其代表团成员还有英国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殖民地印度的代表)、法国总理白里安、中国外交部总长顾维钧、意大利前财政大臣卡洛。香泽、荷兰外交大臣柯尼碧克,比利时驻美大使卡德,葡萄牙驻美大使阿尔戴、德国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
会议开始后,作为东道国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致了开幕词。就像他在邀请信中提到的那样,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减少战争,增进和平,……减轻负担,改善现状”。甚至还表白美国没有征服他人的企图,美国对自己已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对其他国家拥有的东西并不觊觎。
在柯立芝作开幕词时,施乾绅递交了程壁光一张纸条,程壁光打开纸一看,嘴角不禁一扬,随后把纸条装在了口袋中,这一幕被台外的记者拍了下来,记者们的眼睛都盯着程壁光,这位中国海军总长的口袋,纸条上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在柯立芝总统致词后,英国首相斯坦利站起来说,应该把“简洁、诚实、名誉”作为本届会议的宗旨。接着他提议按照国际惯例推选东道国代表国务卿查尔斯为主席,全场一致通过。
但任大会主席的查尔斯,站起身来准备发表演讲,环视着眼前的各国代表,又朝记者席上看了一眼,那眼神似乎在告诉他们,你们要的大新闻这就来了。
“先生们,为了世界各国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必须要立即停止!”
话音刚落,记者席上爆发出一片欢呼声,那些记者此时甚至忘记作新闻记录,只是不住的为查尔斯鼓掌、欢呼,长达七年的酣战让整个西方世界普遍厌恶战争,战造成的数千万人死伤者的流血惨像还历历在目,全世界范围内反战情绪高涨,和平无疑是他们最大的期待。
但这显然并不是查尔斯要抛给那些记者的“大新闻”,也不是要给各国的“惊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政府建议用立即销毁一百多万吨战舰的办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查尔斯的话音一落,整个会场顿时为之一静。
各国代表都瞠目结舌看着查尔斯,而各国随团的海军将领几乎是用杀人的目光望着这个要销毁一百万吨战舰的美国人,更多的海军将领气有面色铁青几乎说不出话来。
面对着众人的瞠目结舌以及语无论次的交头接耳,查尔斯几乎是未等这些人反应过来就抛出了美国制造的限制海上军备的具体方案。
“为了实现销毁一百多万吨战舰的目标。一、放弃一切建造主力舰(战列舰和巡洋舰)的计划,包括目前正在建造中的。二废除一部分旧舰。三、今后限制海军力量,大体要根据目前各国现有海军力量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