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52小说 > 大时代的梦 > 第六十三章 榫卯(1)

第六十三章 榫卯(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蓝桉去大同旅游,参观了悬挂在空中1500年不倒的建筑——悬空寺。

蓝桉刚开始还以为,它靠的是立起来那几根柱子支撑受力的。

许多游客也是这样以为的,然后有人试过用手推这些木柱,它们甚至可以晃动,根不受力。它们的存在只是匠人们想给人视觉上的安全感。

这座像是从悬崖上生长出来的寺庙,之所以能经历无数次地震却屹立千年不倒,这其中的关键正是榫卯技术的运用。北魏的工匠们不用一颗钉子,纯粹利用木头本身的凹凸关系连接在一起,最终建成了一个稳定性和弹性皆备的建筑结构。

这种纯天然的工艺,与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高度一致,它让一件看似没有生命的建筑家居产品具有了灵魂,在看似不刻意的咬合之间,彰显大道至简的东方美学。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和家具最主要的结构方式。在部件连接处,凸出来的叫榫、凹进去的则是卯。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利用榫卯结构,可以不用一钉一胶,制作出复杂的建筑与家具。

中国榫卯建筑的代表:故宫。在597年间经历了200多场地震,却能屹立不倒,万古流长!

近期,英国某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中国纪录片,其中一集《紫禁城的秘密》,揭开了这一伟大建筑的奥秘,让所有的外国观众深受震撼。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的地震,在短短的23秒内,整座城市被夷为平地。连距离震中150多公里的北京,也陷入一片惊恐之中。但那座经历过无数凶险的故宫,却依旧安然无恙,归于平静。

为了解开其中的秘密,英国电视台专程跑到北京,在故宫专家的带领下做了个实验。

他们按照1:5的比例,建造出一栋紫禁城模型,并对它进行地震模拟实验。

从一开始的4级、4.5级,再“升级”到5级地震,每次持续30秒的时间。斗拱结构开始受到震动,整个模型都摇晃了起来。

接着开启7.5级的强度之后,墙面已经摇摇欲坠,承受不住,轰然倒塌。

但是榫卯和斗拱组成的建筑结构,在短暂的晃动之后,依然“毫发无损”。故宫专家和外国木匠理查德目睹了全过程,又将地震的力度加大到9.5级,要知道这种地震强度,相当于炸药的威力!

10.1级的时候,已经快要坍塌了!但是30秒之后,它依旧稳稳地立在那里,只是发生了轻微的位置偏移。

理查德看得目瞪口呆,连声赞叹:太完美了!

故宫在10.1级极具破坏力的地震面前都能安然挺过的秘诀就是斗拱。那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由弓形和方形的木块组成。

斗拱也属于榫卯构造方法,不用一个铁钉,一滴胶水,就能让木结构之间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这样一来,整个建筑变得非常稳固,不但能承受来自屋檐的重力,而且因其结构本身松动但不散架的特点,避免了建筑物倒塌的可能。即使发生了地震,也能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

除此之外,故宫不倒的原因还在于充满玄机的柱子,一般建筑的柱子,都是深扎在地基里,一遇到强震就会直接从中折断。

而紫禁城的柱子,有一定的移动空间,这就避免了因折断而造成的整栋倒塌,哪怕遇到强烈的震动,只会稍微发生一点位移。

惊诧之余,理查德把紫禁城抗震的秘密用一个词来概括:flexibility(柔韧、灵活)。他感慨到:正是这种“柔中带刚”的特点,造就了紫禁城建成600年仍屹立不倒的奇迹!

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桁檩(桁架檩条)、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在中国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

中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

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榫卯被称作红木家具的“灵魂”,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红木家具达到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长短榫是在腿上部凿出长短不同的两个榫头,与面上的卯眼相接,因两榫头高低不同,可以使连接更加稳固。

长短榫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是其他榫卯的一部分,如夹头榫、抱肩榫、挂榫都会使用长短榫与面连接。长短榫是面板与线材连接中常见的榫卯结构。

楔钉榫是连接弧形材常用的榫卯结构。它把弧形材截割用上下两片出榫嵌接,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

然后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也不能左右移动即可。常见于圈椅的扶手、圆形几面、圆形拖泥等部位。楔钉榫是常见的线材连接结构。

燕尾榫是一种平板木材的直角连接节点,两块平板直角相接,为防止受拉力时脱开,榫头做成梯台形,故名“燕尾榫”。燕尾榫在木制家具中十分常见,常见于面板垂直拼接处。

抱肩榫是有束腰结构家具中常用的榫卯结构之一,在腿足上部承接束腰和牙板的部位,切出45°斜肩,并在斜肩向内凿出三角形卯眼,相应的牙条亦作45°斜肩,并留出三角形榫头,两相扣接,严丝合缝。

穿带在椅子座面等部位常见。将相邻的薄板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方法将两板拼合,可不使其从横的方向拉开。

拼合粘牢之后,在其上开一个上小下大的槽口,里面穿嵌的是一个一面是梯形长榫的木条,即为穿带,穿带的梯形长榫一面稍宽一面稍窄,为了使其穿紧,长榫都是从宽的一边推向窄的一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