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52小说 > 黄河镇妖司 > 第396章 黄河之源

第396章 黄河之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公元1280年,元朝专使都实奉命查勘河源,发现河源在朵甘思西部:“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弗可逼视,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遂认定星宿海为黄河源头。

清代,黄河中下游洪水多次泛滥,灾害频繁,清朝曾先后派专使拉锡和阿弥达到黄河源头,告祭河神。

拉锡从星宿海往上走了两天,发现星宿海之上有三山,三山之泉流出三支河,三河东流入扎陵湖,对黄河源头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清乾隆四十七年,阿弥达奉命前往河源,告祭河神。

阿弥达西逾星宿海300里,对三条河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位于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明黄河的真正源头。

新华夏成立后,为了彻底治理黄河,改造黄河,造福人民,国家花了很大的力量,对黄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勘查。

1978年,国家再次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更为详实的调查时,再一次肯定卡日曲为黄河的正源,并且对黄河源头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两地海拔约在4600米至4800多米之间。

卡日曲,本是藏语,意为红铜色的河。

它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下,海拔为4830米,它的源头是5条从山坡切沟流出的小泉,最初的河道只不过是一条宽约1米、深不及1米的潺潺溪流。

这条溪流从平坦而又狭长的卡日曲河谷,由西南向东北而流,沿途接纳大大小小的众多支流,逐步汇成一条宽约10米多、深1米多的小河。

卡日曲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两岸有无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子”,河水穿过100多公里的峡谷,在巴颜禾欠山与约古宗列会合,注入玛曲河。

约古宗列,本是藏语,意为“炒青稞的锅”,这是当地藏民根据这里的地形而起的一个形象的名字。

约古宗列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远看象是无数晶莹闪亮的珍珠嵌在盆地。水泊四周,是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

在盆地的西南面,距雅拉达泽山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为3-4平方米的小泉,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喷涌翻滚,汩汩有声。

喷涌而出的泉水汇合了盆地内浸渗出来的无数涓涓细流,逐渐形成了一条宽约10米,深约半米的潺潺溪流。

约古宗列在星宿海之上与卡日曲会合后,形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

玛曲,当地藏民称为孔雀河。

这一段河道,河宽水浅,流速缓慢,因而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众多的水泊。

登高远眺,只见数不清的水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孔雀开屏一般,所以得此美称。

玛曲向东流过16公里长的河谷进入著名的星宿海。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

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所以才有“星宿海”的美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