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仁是崇祯朝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的堂弟,他能有今日的地位自然是依靠了宦官之力,而且清军入浙时他也一度向博洛上表投降,这都说明他不是那种完全不知变通的武夫,知道刘永锡口中“最最实惠的承诺”绝不是空口胡言:“不知道越国公想承诺什么?”
刘永锡指着北面的湘湖碧水说道:“现在我越国只有一省之地,承诺的实惠有限,但我亏待不了咱们这帮老兄弟,等收复了杭州城,之仁兄先加个督抚名义,等到咱们收复东南的时候,之仁兄的督抚之位就能正式扶正了!”
王之仁几乎是跳了起来:“越国公,此事一言而定!”
比起什么公侯之位与兵部尚书的虚衔,刘永锡给出的承诺更有现实意义,毕竟这可是真正的督抚之位。
本朝别说督抚之位,就是布政使、按察使以至更低一级的道台都是文官的专利,武官的上限实际就是总兵官,再往上升就只能进入只有象征性意义的五军总督府,而王之仁能成为总督、巡抚自然能开府一方。
旁边的余煌不由紧张起来:“越国公,王大帅战功显赫,出任一方督抚自然是毫无问题,但是金华方面会不会有异议吗?”
刘永锡知道清国很快就会有武人出任督抚的先例,而且武人只能有能力能操守自然能干督抚,何况现在还是用人之时:“金华方面如果有异议,我亲自跟娘娘还有公主殿下说清楚!”
刘永锡这么一说,大家突然清醒过来,现在大家所在的这条船虽然打着“大明”的旗号而且也有大明的皇后与公主监国,但真正掌舵者却是眼前这位越国公,或者说大明这条船实质已变成了“越国”。
张皇后明明知道小朝廷的地盘几乎都在浙江境内,国家中兴的第一个成败关键也是能不能光复全越,却力排众议册封刘永锡为越国公、天下兵马大元帅,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味,再加上大家都说坤兴公主要与越国公联姻的传说,大家即使之前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现在也应该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王之仁就特别兴奋:“越国公,这可是您亲口答应的,您放心,等收复了杭州,我有个督抚的名义,而您也能从越国公成为越王!”
余煌带着微笑说道:“这事不必太着急,关键看越国公自己的心意,说不定越国公觉得收复南京祭拜孝陵才是好日子!”
刘永锡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余大司马说得甚是,现在谈这些事情还太早,关键还是早日收复杭州,博洛麾下可还有三万精兵!”
王之仁却是斗志格外昂扬:“不就是区区三万建虏吗?别说是三万,就是十三万建虏也挡不住咱们越国精兵!”
不知不觉间,王之仁已经用上“越国”这个新词,而这个名词很快就在军中流行起来,但是更重要的是渡过钱塘江的明军虽然背水而战,却是士气高涨,在钱塘江畔与清军形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