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52小说 > 大唐新秩序 >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韩全诲更是情难自已,眼圈都红了,以袖拭泪,只是啼道:“咱家知错了,咱家知错了。”

好不容易将韩全诲送走,李诚中立刻开始恶补关外各族的历史知识,这是他入住营州之后所欠缺的功课,也是营州都督一职对他提出的必要要求,要知道,诏书中可是有一句“都督关外诸军事”的。关外泛指关墙之外,就这么一句话,可着实了不得,虽只是一州都督,却几乎等于给了他当年大唐安东大都护的权力,也算是宋道弼等人不遗余力拉拢他的厚礼了。

为李诚中补课的自然还是冯道,冯道这几年很是用心研读了关于东北的史料,占据柳城后,又向吴中佐借了许多这方面的藏书和地方志记,对关外各族的情况可谓精熟。此刻,他正在向李诚中讲解契丹和渤海的掌故。

“万岁通天元年,武皇登基的第七年,营州发生了一次变故。当时关外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白灾,各族百姓生活无着、饥寒交迫,时任营州都督的赵文翙不但不事赈济,反而借此搜罗各族中的美人珠玉,对各族首领和贵人压迫过甚,视为奴婢。他的行为激起了各族百姓的仇恨和怨望,终于导致契丹夷离堇、松漠都督李尽忠的反叛,李尽忠率兵攻陷营州,斩杀了赵文翙。当时居住在营州的粟末靺鞨人也加入了反叛的行列。

武皇大怒,当即兴兵,以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等二十八将出关征讨,并以春官尚书、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统筹全局。但八月底,唐军在黄獐谷遭遇了李尽忠的埋伏,全军覆灭。”

黄獐谷一战也是大唐年间比较著名的设伏歼敌的典型战役,此战后契丹人声势大振,在关外各族中威名渐显。这一战李诚中也略微知道一些,只是对前因后果知道得没那么详细。不由叹道:“契丹人还真是能打,这一战我听说过,尽显契丹人的敏锐战场嗅觉,利用地形以逸待劳,最终大败唐军。”

冯道道:“都督说得是,胡人善战,李尽忠谋略过人,但这一战虽然胜了,却令东北各族明白了一个道理。”

李诚中一愣,问道:“什么道理?”

冯道笑道:“正是这一战后,拉开了大唐全力平灭东北叛乱的序幕,从此之后的几个月里,东北各族终于彻彻底底的明白,为什么自古以来草原上出了那么多雄杰,无论多么英武,不管怎样豪迈,最终都要向中原俯首称臣。”

李诚中默默思索着冯道的话,静待下文。

“是年九月,大唐的第二支平叛大军开至东北,这次领兵的是右武威卫大将军武攸宜,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辅佐他的是右拾遗陈子昂......”

“陈子昂?就是那个写出了千古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人?”李诚中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这首诗,听冯道说起陈子昂,连忙问。

“都督也听说过这首诗?不错,这首《登幽州台歌》就是此时所作。当时陈拾遗向大总管武攸宜数次建言均未被采纳,反而以此被贬为军曹,心绪难平之下,便登幽州黄金台,当场诵出了这首佳篇。”

“嗯,原来如此,你接着说。”

“当时十万大军开至关外,战事僵持之下,令李尽忠心力憔悴,终于病逝。他的继任者孙万荣不愿屈服,鼓起斗志继续抵抗,派别将绕道唐军身后,攻陷了冀州,并直扑瀛州,终于令唐军再次溃败。

可是,还没等孙万荣欢欣鼓舞几天,大唐的第三支平叛大军又到了,这次领军的是夏官尚书王孝杰和羽林卫将军苏宏晖,这次的兵力是十八万!这个时候的孙万荣虽然已经生出了一种无力感,但仍然继续打起精神,以作殊死一搏,他召集了所有的契丹士兵——其中包括五十岁的老人和能够骑马的壮妇,以及跟随他的奚人、靺鞨人、吐谷浑人、室韦人、突厥人等各族百姓,在东硖石谷再败唐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后......

然后,还没等孙万荣喘息两天,大唐的第四支平叛大军又出现在了幽州,这次领军的是右金吾卫大将军、神兵道行军大总管武懿宗,以及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大军人数为二十万......

这就是大唐的国力,我们可以一败再败,败多少次都动摇不了根基,但是他们不可以,他们只要败一次,就是灭族之祸!”

听到这里,李诚中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大唐平灭契丹等各族的叛乱中,连续败了那么多次,可是前往平叛的大军却一次比一次多,这种鼎盛的国力,让他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唐人”也不禁为之深深自豪。

冯道续道:“再这么打下去,谁都受不了,所以,关外各族的联合就此分裂。突厥人和奚人首先向大唐投诚,朝着孙万荣的后背上狠狠的捅了一刀。由是,孙万荣大败,走投无路之下,被其奴仆杀死。”

李诚中只能对其深表遗憾,并深以自己为汉人而由衷的骄傲。

接下来,冯道开始说到了渤海国:“当时参加李尽忠、孙万荣叛乱的还有靺鞨人,其首领名叫乞乞仲象。朝廷为了瓦解东北各族的反唐联盟,在对契丹实行武力围剿的同时,对粟末靺鞨采用招抚政策,封乞乞仲象为震国公。可靺鞨人十分害怕,不敢相信大唐的招抚诚意,继续向东逃亡。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其子大祚荣代父而起,率所部继续逃亡。

当时降唐的契丹大将李楷固追击靺鞨人至天门岭,被骁勇善战的大祚荣击败,大祚荣借此于忽汗州敖东城建国称王,以朝廷封其父为震国公之“震国”作国号,自称震国王。经历过营州之乱的大祚荣已经对大唐的国力深深畏服,他明白没有大唐的认可,他的震国王便不可能坐得稳,于是多次遣使向长安称臣,后来睿宗皇帝为其诚意打动,终于赐封“渤海郡王”,又以其所居之忽汗州,加封为“忽汗州都督”。大祚荣立刻将国名更改为渤海,以忽汗州为上京,这就是现在的渤海国。从此之后二百年,渤海王族大氏,对大唐一直持节恭敬,不敢稍有违背。”

原来如此,这一刻,李诚中的目光又望向了东方,也不知高明博一去半月,如今怎样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