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52小说 > 科技之锤 > 192 三月的第一篇论文

192 三月的第一篇论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对于宁为来说,写一篇数学论文问题当然不大,脑海中多看书,总能迸出些灵感,在某个小方向上写一篇论文出来,投个一区末流或者二区顶流的期刊问题不大。

问题到不是宁为不太看得起这个区间的期刊,而是三月那些毒舌意见,注定了它发的论文肯定会被编辑跟同行们极为“重视”,大概率会逐字逐句的挑毛病,这是宁为共情后的结果。

如果他的论文被人像三月那样评价,那么如果他有幸审核到这位审稿人的论文,一定会拿出百倍的精神来对待这篇论文,哪怕一个语法错误他都能拿出来说点事情。

所以与其发在这种二流期刊上,那还真不如将目光直接瞄准四大顶刊。

宁为其实是想让三月走慢慢融入主流数学圈的路子,但很无奈,三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的副人格,偏偏让它最终剑走偏锋直接闯入了学术圈一众人的视野,这个时候在去发表些不痛不痒的论文,的确没什么太大意义,如果投的论文水平不高,大概率还会招致各种嘲讽。

这就有些难办了,关键还在于选题,最能适应三月能力的选题。毕竟宁为尝试过,他并不会因为看了一遍哥德巴赫猜想,脑子里就能直接给他哥猜的证明或者证伪过程,如果专门花费时间跟精力去处理这种命题,大概田导是很高兴的,对数论发展的更少意义重大,但对他的规划来说没什么意义。

脑子里飞快的转了几圈之后,宁为突然想到了他还在江大时,鲁东义教他如何水论文的方法。无非就是将课题拆分,本来发一篇论文就能解决的问题,完全可以拆分成两个甚至数个小问题,比如他之前发到STOC大会上那篇论文,随便可以拆分成十多篇论文,每篇都论述得更详尽些,加起来甚至能超过五百页。

如果这样玩的话,把他现在正在研究的论文到也能给拆分了。不拆多了,水个十篇论文问题不大,如果操作得当,他还能跟三月轮换着来当一作来发表。三月的论文就挑四大数学顶刊去投,而他的论文则可以选择《科学》又或者其他顶级期刊。

如果要更进一步,还可以用三月的名义发理论成果,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在各大计算机会议跟期刊上投应用成果,这是完全可以的。毕竟目前他研究的内容是针对三月主程序的各种理论还原。除去支撑三月运行的最核心代码外,其他后续添加的各种模块都能拿到论文中进行论证,提供给学界讨论。

至于他现在的拔尖青年课题也不成问题,将其中比较关键的点作为论文基础,形成一篇论文再写篇报告就能交差了。两边都不会耽误。

最终效果大概是他跟三月在两个领域为未来的强人工智能技术奠基,而且这样做,就算等到未来三月的真实身份曝光了,也说得过去。毕竟三月的确也是这些数理论文的贡献者之一。当然,如果外界一定要理解为他怕继续被数学四大顶刊拒绝,假借三月身份发稿也无所谓。

因为按照一般的逻辑,都是先研究出数学理论,然后才会具体应用到技术上。

想到这里,宁为瞟了自家闺女一眼,说道:“来来来,接下来就是以你的名义发论文了,你可别想偷懒,我把论文主体完成,你来负责润色,要做到一个语法错误都让人挑不出来,懂了吗?”

是的,如果说开创性的研究,三月还无能为力,但对于人类已经制定了具体规则的领域,三月却是能做到最好。比如各个期刊明文列出的各种格式跟规定,只要给三月限定了具体的规则,在算力充足的情况下,这还真不算什么难题。

“喵……”三月仰头回应了一声,然后扒拉了聊天框,回应了一个摸头杀的表情包。

宁为瞪了三月一眼,在桌上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把之前的论文选取出来了一节,然后开始命题跟撰写摘要。命题很简单《A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sciousness based on isomorphism》,接下来是撰写摘要。

“目前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开始影响人类生活文化的各个方面,但对于现阶段人工智能基础的深度学习来说,对数据的认知跟事物之关联,仍然深度依赖于复合函数拟合,没有确定的数学原理支撑,导致的结果便是要实现所谓深度学习功能便只能依靠人工调整参数。”

“本文以同构论为基础,深入描述了一种通过纯粹数学原理,构建机器意识模型的方法,并证明了对类人学习模式可逆计算的可行性,这一发现旨在对未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功能发展方向在数学原理方向指出一条新的可行道路。本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这样写论文当然是极快的,因为接下来论文主体部分可以直接复制黏贴,毕竟这篇论文本身可以理解为就是一篇宁为准备之后发布的大论文中一个已经证明的一个定理。

之所以宁为之前没想过要把整篇论文拆分,是因为光是解决这一个问题,没有配套的各种神经网络架设基础,对于现实人工智能的指导意义并不算太大。

但现在既然要为三月刷名声,当然也顾不上那么多。就这样,半个小时功夫,在复制黏贴的帮助下,洋洋洒洒数万字二十多页同时也是三月的第一篇论文便横空出世。宁为考虑了片刻,一作跟通讯作者都署上了三月的名字,二作依然留给了余兴伟。

这些到都是小事,到确定通讯单位的时候把宁为难住了。

要想让三月的神秘身份可以继续隐藏下去,还真不能留燕北大学,毕竟作为华夏顶尖学府,燕北大学研究类似方向的教授就那么些个,想藏拙这都不是一座适合的院校,不留通讯单位总感觉有些亏了。

宁为到是已经不太在乎论文发表后那点奖励,比如丢给江晨霜的那张卡里,就不止是他博士跟助教的补贴,还有他在STOC大会上获得最佳论文奖后学校给的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现金奖励,总计三十万,这笔钱对他而言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但这事不光是钱那么简单,学校为什么肯拿钱奖励高质量论文作者,还不是因为这些优秀论文可以对学校起到极好的宣传作用。所以宁为思索再三后,决定把这系列荣誉暂且送个自己曾经的母校——江城大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