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52小说 > 匡政之路 > 第三百五十四章

第三百五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荣州市委大礼堂又一次召开副处级以上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薛中安和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夏迪和一干市委领导都坐在主席台上,主持人却是苏望,谁让他是负责组织和党群的专职副书记。

“现在请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夏迪同志宣读海西省军区党委决定。”

“经海西省军区党委研究决定,报东南军区党委、政治部批准,批准荣州市军分区司令员陶现雷同志退出现役,转为预备役,并授予预备役大校军衔。任命原东越省定海市军分区参谋长曹旭光同志为荣州市军分区司令员,党委书记,晋升大校军衔。”

接下来夏迪洋洋洒洒赞扬了一番陶现雷在荣州军分区任上做出的贡献,又介绍了一番曹旭光,反正都是程序化的套话。

“现在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薛海涛同志宣读省委决定。”

介绍完后,苏望心里还有点小得意,自己上任来的是省-委组织部排名第二的常务副部长展志途,这次却来的只是排名第四的副部长薛海涛,看来还是自己格局要高些,面子要大些。

“海西省-委研究决定,免去沈跃飞同志荣州市市委委员、常委、政法委书记职务,另行安排;任命曹旭光同志为荣州市委委员、常委;任命陶现雷为荣州市委委员、常委、政法委书记。”

听到这里,在座的大部分人终于听明白这次大会的目的,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关福山的脸依然是那个样子,带着微微笑意,但嘴角还是忍不住露出一丝淡淡的得意;而陈献虽然还是坐如钟,脸上平静如水,但是脸色有点发黑,嘴角时不时微微抽搐。他千算万算,却是漏算了陶现雷这位。

陶现雷在荣州工作了好几年,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转到地方也算是本地提拔了,这是优势一;他军人出身,现在转业到地方上,管一帮公检法相对容易上手。这是优势二。从另一方面,军分区属于军队序列,跟地方根本不搭界,而且荣州市在东南军区属于海防重地,司令员替换属于“正常调防”。所以这么仔细一想,这件事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真是好算计啊。陶现雷五十出头了,既不是什么少壮派,又没有军功和高学历,听说背景也不是很深。能当上大校军分区司令员算是到顶了,要想熬到将军,难度太大了。在这种情况,还不如抓住机会转业到地方,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说不定在地方上还能干出另外一番新天地。

像陶现雷现在这样,转业后就直接担任市委领导职务,还进了一步,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但是这样运作,省里没有人大力支持是不可能的。

陈献想起前几天接到省-长韩顺安的电话,说省-常委们对挪走沈跃飞,由陶现雷接任达成了共识。话语中陈献感觉到韩省长语气里那淡淡的无奈,看来在这件事上他势单力薄,只能默认现实。

这几天,陈献一直在想,关福山是如何完成这步棋的,虽然他是尹书记的人。可以为陶现雷说上好话,但是在省委里面,尹书记也不可能一手遮天,必须有其他大佬们支持才有可能压倒势均力敌的韩省长。

不过经过几天的琢磨,陈献觉得这次出乎自己意料的变动中。最大的变数应该是那位年轻的市委副书记。虽然陈献不知道苏望在其中发挥怎么样的作用,但是他隐约觉得苏望应该起到了一种协调作用,是把几方实力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枢纽。可是苏望是怎么做到的,这位到荣州市才一个多月,对荣州、海西的情况根本不熟悉,怎么就做到这个地步的呢?

就在陈献胡思乱想中,苏望又介绍道:“现在请荣州市委书记关献山同志做重要讲话!”

听到这个名字,陈献猛地一激灵,头侧转向正在慷慨讲话的关福山。今天的关福山看上去精神要好一些,腔调似乎也比平常要高些。他一脸正色地指出,省委的决定是及时的,正确的,是基于荣州市政法工作整盘考虑的,所以荣州市委坚决支持这一决定,并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把荣州市的政法工作以及其它各方面工作搞上去云云。

大家都心里各怀心思,戴着面具坐在那里,但是有一个人的情绪周围的人都能感觉得到的。

沈跃飞的脸非常阴沉,几乎能拧出水来。他心中的怒火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眼看着就要喷薄而出。他知道,自己被陈献给“卖”了。虽然他不知道那场突如其来的“江湖恩怨”是谁挑起的,但是他清楚在后期肯定有陈献或者他的人在其中搅和以及煽风点火,否则自己也不会迫于压力擅自调动武警。就是因为这点被人家抓住了把柄,再结合前段时间荣州“社会治安”问题频出,所以才让省里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了。

不就是在他回荣州之后,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吗?他陈献已经踩进年龄红线,可自己才五十出头,还有大把的好前途,当然要好好筹划一番,做出成绩来。就算是这样,自己也是坚决站在陈献一边,要不是自己大力配合,陈献能这么轻易地把市委书记关福山压制住。

在这次风波中,如果陈献能够恪守中立或者帮自己说上几句话,自己也不会这么快被拿下。可这陈献不仅念及旧情,反而落井下石。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沈跃飞知道,自己的前途很有可能就是这样了。陈献,这个仇自己记在心里,总有机会翻倍报答给你的。

大会的第三天,宋德涵到苏望的办公室汇报荣州市第一期处级干部调整前培训班的情况。

谈完正题,宋德涵突然转言道:“苏书记,真的好手段。”

“没有办法,我在荣州已经快两个月,对这里的情况算是了解了。荣州市的经济基本上可以说是民营企业家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加良好的海峡地理环境以及侨乡的基础和气氛而产生的结果。党委和政府在这方面的贡献只占到三成不到。良好的经济条件,却不思进取甚至不作为的施政态度,所以才会成为买官卖官的重灾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