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的儿子是一名彪形大汉,五大三粗,留着铲青头,胳膊上有夸张的纹身,密密麻麻,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一眼都要头晕,苏愈瞟了一眼,貌似是一龙一虎,这种人一看就不是好人啊!
“妈,你怎么了?是不是这小子撞你?!”那人一看见他老娘坐在地上,苏愈又在边上扶着,便怒火勃发,大步冲过来,就要找苏愈麻烦!
那位老大娘就发火了,骂道:“你个混账东西,怎么跟恩公说话的呢!刚才你老娘我心绞痛发作摔倒,痛得差点晕死过去,无人敢扶,多亏了这个小伙子过来,还帮我好心的施针,缓解了我的症状,这是一位少年神医,对老太婆我有恩,你怎么说话呢?!”
那人虽然混混模样,但是对自己的老娘还算孝顺,闻言,立马变换了笑脸,冲苏愈拱了拱手,江湖气息十足,说道:“小兄弟,多谢你了!”
“不敢不敢,举手之劳!”苏愈笑笑,就与其一起,将老大娘搀扶了起来。
“小兄弟,有没有空,走走走,哥哥我请你喝一杯!”那名男子拍了拍胸脯十分豪爽。
苏愈摆摆手,道:“不用了,我还得去上学了!对了,老人家是冠心病,你最好尽快送老人家去大医院做个全身检查!”
说完,在对方的道谢声中,苏愈径直离去,并没有与其过多交谈,一来,他还沉浸在那种感悟中医之道的玄妙状态中,二来,这名男子满脸横肉,长相狰狞,胳膊上还有龙虎纹身,一看就不是好人,苏愈不想与其有过多的交集。不是别的,纯粹是看不起这种混社会的吧,不过,对方对老娘似乎颇为孝顺,孝心可嘉。
望着苏愈的背影,老大娘抹了一把眼睛,道:“这小伙子人品多好啊,顺发啊,记住了啊,以后,人家就是老娘的恩人,你见了面切记不可胡乱得罪!”
“妈,我知道了!”这名男子四十多岁,他老娘却年近八十,是老来得子,因此宠溺惯了,老大娘虽然人不错,但是却没有把儿子教育好,以至于他走上了歧途,老人家每念及此,都痛心不已。
“你知道,我不放心!你这个混账东西,整天不学好,你要是有人家小伙子一半品性,我……”
“好了,好了,妈,走走走,我带您去县城的医院做个检查,马上就去,您要吃什么我给您买!”
……
苏愈晚自习的时候,再次被秦影以“辅导功课”这个借口,召唤到了自己的宿舍,面对秦影,苏愈显得极为不好意思,大概是因为昨晚治病时自己下体的动静,以及晚上回家睡觉,在梦里,对秦影大肆亵`渎了一把吧!
不过,秦影却显得落落大方了,因为,苏愈的针灸确实有神效,虽然昨天只给她针灸了一次,但是今天,她就感觉到好多了,总而言之,比起吃药来,确实是迅猛,相当于直捣病灶。
殊不知,这是因为苏愈的针灸技术高超,已经达到了一种“气至病所”,“神动而气先针行”的境界,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疗效。
“气至病所”,其中的“气”,指的便是针下的得气感应。凡针刺,必须要有气感,必须要精通经络,必须要知道“气”和“血”是怎么引的,“火”是从哪里散出去的,而“寒”又是怎么排掉的,如何“补”,如何“泻”,何时“补”,何时“泻”,否则就会成了乱扎。
中医里面的“针”,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不是固定在某个单一的穴位上,《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病所”,指的就是通过针刺,得气,感应,使“气”达到病痛部位,从而调节气血,达到一定的疗效。这是一个综合调配的过程,相当繁杂,非高手不可精通。
“气至病所”这种医学手法,在明代时得到了医家的极大重视。杨继洲反复强调,“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达病所”,《针灸大战?卷四》。在窦汉卿《针经指南》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气至病所”与补泄融为一体,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手法。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两人就自然多了,苏愈默默地针灸完,就告辞离去,秦影望着他的背影,忽然失笑,心里头觉得,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自己竟然跟自己的学生,发生了这种程度的亲密接触!虽然,是以治病为由,但是,那种触感,麻电感,被异性触摸的异样的感觉,都令她感觉到新奇不已。同时,通过这一点,她也渐渐地知道,自己的病在慢慢好转,逐步向正常人转换。以前,她可是被男人稍微一触碰就会厌恶,就会想吐的!
苏愈上完自习,从学校里出来,准备回家,走出校园,天边一弯斜月,已经是晚上十点左右,远处的草丛中,点点萤火虫飞舞,今年的夏天来得似乎特别早。
“嘿,小子,你是叫苏愈?”忽然,两个社会上的混混拦住了他!一个黄毛小子,一个五大三粗的大个子,两个人都人高马大,十分强壮,穿着打扮,发型,明显是“校外人士”。学校里再不良的学生,也比他们的外貌要“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