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清说道:“那其余三个诊断呢?
顾飞说道:“闻是搏听声辨病。只需听病人声音,变可知病变脏腑,病变程度,已经如何用药都心中有数了。这个达到也是非常困难。从声音中能辨别出复杂的病情变化,这种能力目前也基本绝迹了。
相术有听音而知人一说,相术来说,一个人的声音反应了多种的贵贱吉凶,从声音来判断此人的贵贱祸福。道医同源”从声音中也是可以知道说话人的身体情况的。比如声音低微者,往往气不足。声音高亢者往往气有余。声音低微而言语清晰入耳者无妨,高亢而有金石之声者也无妨”这两个都代表贵格,身体也没事。就怕声音低微而入耳飘渺”
声音高亢沙哑刺耳,这都是贱格,身体也往往有隐疾。声音断病主要是体现在细微处,见微知著者是也。现在的人达不到闻而知之谓之圣的境界。”
单清说道:“我以前以为望和闻最简单呢,不就是望望气色,听听声音之类的,没想到还有这样一说。”
顾飞笑道:“这个可不是我说的,是难经说的。难经成书年代也极早了。所以难经是中医十分宝贵的资料。这部经典把四诊分为等级,望和闻最高,分别是神仙和圣人之流的水平。不是凡人所能达到的。只有后面的问和切才是我们学中医的所要考虑的。后世中医一个劲的强调四诊合参其实是很无聊的事情”因为你根本达不到那种高度,合参个什么?你去问问一些临床比较有经验的名医生,他们诊断真的是四诊合参吗,他们可能表面的上做做样子”实际上心里面的诊断方法根本不是教科书写的那样,四诊合参。其实中医的很多东西都是做给外行看的,外人不懂啊,就觉得如果看一个医生,那个医生”如果这个医生不摸脉的话,外行就觉得这个人是装样子,不是中医内行。所以为了让患者相信,大部分中医就要摸脉,装装样子。其实他的诊断根本不是从脉象上获得信息的。外行对中医有很多误解的地方,认为把脉最难。会把脉的医生就是好医生。所以作为一个中医有时候身不由己,为了让患者相信”有时候不得不装装样子。”
单清说道:“你的意思是只会把脉的中医,不算是好中医?”
顾飞摇头道:“不是这样意思。中医诊断”古代分为四个阶层,分别对应神”圣,工,巧。所以脉被划分为技巧类,也就是说通过学习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技能。所以相对来说”把脉是最容易掌握的。
但是目前的中医大部分是五流水平”连脉象都掌握不了,谈何其他的。”
单清问道:“问诊呢7”
顾飞说道:“问诊被称为工,这里的工就是正规的医生的意思。
达到工的水平就代表正是被认可了。而脉诊巧的层次离工还差一步”
有投机取巧之嫌,所以算不上正规的中医。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问着,是通过病人的症状而推知其源流,比如对于病理有非常深的认识才能达到。比如伤寒论中”脉象为很次要的地位,而问诊占主要。也就是说”通过病人的口述就完全可以开药了。掌握了六经辩证之理,知道病的源流,就可以对症下药。
所以说,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知道脉如何的”直接通过问诊就可以判断病情了。只要是伤寒大家都可以达到问而知之的程度。所以学好伤寒论,可以达到工的层次。”
单清说道:“那脉诊呢?为什么不能达到工的层次?”
顾飞说道:“单纯的根据脉象开药”其实就是一种技巧,比如根本什么脉象,用什么药,都是类似的经验方。这样的医生都说经验用药。出现这个脉象了,他就会根据这个脉象去用药”这个形势是固定的。所以被称作技巧。这个跟工厂的工人没啥区别的”所以这类医生往往把握不住病的本质,单纯的技巧用药,治愈率也比较低。所以只能说属于中医的最下等。当然我这个说法是古代难经的观点,现在的很多人可能都不会认同我这种说法。因为现在的中医衰败了,能到达巧的地步就是一名不错的中医了,而达到工的地步就是大医国医了。所以,同学们不要对其他随便说我今天讲的内容,会引起别人反感的。”
单清笑道:“一个四诊,没想到有那么多的内容。确实在今天来说,能到巧的地步就不容易了。不需要强求太多了。”
那个提问题的女同学问道:“照你这么说,那中医教科书上说的四诊合参是错误的了?”
顾飞笑道:“这个问题我不是已经说了么,四诊可以合参,面对面看病人,合参没什么不好的。 但是看病也不是需要非要合参,离开合参就看不了病了。单个的分开来诊断,只要水平到了也一样。明白么?这个四诊不是死板的东西”不是必须非要一块看的,当然中医初学还是合参的好,到了一定程度就不用那么麻烦了。”